话题讲到装甲部队,卞春松男爵顺势就把自己的难题端了出来,明确无误的将此事说了一番;
“……
我的恩师也是糊涂,遇到难题不想办法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反而拋到我这里来,当真不知所谓。
岂不知t-1坦克项目作为陆军重中之重的主战装备研发项目,关系到坦克装甲兵战斗力建设的成败,往深了说影响一国气运,往浅了说关系千千万万士兵身家性命。
我卞春松虽区区一介俗人,还不至于因私忘公,此事断断不可答应。
非但不能减少丁点儿技术指标,对项目反而要严格审核,从严把控质量,这才是正道。
之所以向尊贵的勋爵大人汇报此事,我是考虑到恩师何祖光教授年事已高,荣誉财富应有尽有,未免进取心不足。
t-1坦克项目于1899年5月申报,陆军部根据部队实战要求组织相关专家审定技术指标,于1899年11月定案,年底正式组建研发团队。
如今5年过去了,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项目研发推进缓慢,虽然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但重金打造的两台实验坦克车问题一大堆,相关研发进度严重滞后。
此情此景,让人心忧不已。
如今t-1坦克项目总设计师何祖光教授又提出这种离谱的要求,让人不得不怀疑英雄迟暮,尚能饭否?
鉴于项目关系重大
我个人也好,恩师何祖光教授也好,个人荣辱事小,项目成败事关重大,来不得一丝轻忽。
所以我建议;
更换坦克项目总设计师人选,何祖光教授可以到科学院担任一份清闲研究职位,另选一位有能力,有冲劲,有想法的工程师担纲大任。”
说完,卞春松男爵将何祖光教授的信拿了出来,默默的递了过去。
李栓柱上将一言不发的接过信件,看了之后良久沉吟不语,然后长叹一声道;
“何止是你,我也有这种感觉。
这次视察七宝垄科研基地暮气沉沉,与何教授这个当家人不无关系,人浮于事,不思进取。
整整5年的研发之路,虽然拼凑出了两台科研样车,除了防弹性能超出预期外,其他的都不达标。
他们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什么科研人员带病坚持工作,呕心沥血的扑在项目上,嗯……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老婆生产了,孩子夭折了都坚守岗位,无暇顾及。
何教授全程陪同我视察坦克科研项目组,这些话说了很多,出于尊敬,当时我也没有反驳他。
作为陆军部重点研发项目,研发资金足额拨发,内务府还有大额的科研专项资金支出。
科研人员上班有高额薪金待遇,项目有研发津贴,没空回家有午餐补贴,加班有加班费,钱给的足足的,你不愿意干有的是年轻学者愿意干,陆军部可不亏欠你什么?
呵呵……特么说那么多屁话有啥用?
一个科研人员不能拿出让人信服的科技成果,你就是一天24小时泡在工作岗位上,又能证明什么?
现在看来,是到了改变的时候。
此事我要和陆军部几位长官碰头研究一下,要选一个好的项目带头人必须慎重。
春松老弟,这方面你有没有什么人才可以举荐?”
“勋爵阁下,我的夹带里可没有这样的人才。”卞春松男爵摇了摇头,然后神色认真的说道;“坦克工程项目研发至今已17个年头,培养了数百位年轻有为的工程师,我建议广泛征求设计稿,选取其中优秀的作品。唯才是举,破格提拔。”
“唯才是举,破格提拔,这个提法很好。”李栓柱上将点了点头。
皇家禁卫军作为最终的坦克用户之一,内务府对该项目每年有研发投资拨款,因此他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更换重要项目总设计师可不是小事,具体的,还要与陆军部几位大佬碰头研究之后再说。
李栓柱上将想了一下,忽然意识到卞春松话里有话,脱口问道;“春松老弟,你老实说……是不是不满意当前的设计方案。”
“确实如此,大人,如今的t-1坦克无非是“幼虎”式中型坦克的加长拉皮版,底盘运用了原有的四对轮技术,只不过增加了轮距而己,没有什么创新性设计。将8吨坦克的技术运用到20吨坦克上,无论怎么看都是问题多多,很多胎里带的毛病极难解决。”
“那你的意思是推倒重来?”
“并非完全推倒,蔚蓝色武器公司为t-1坦克配套研发的24倍口径60毫米短管加榴炮操作性能简便,威力强大,弹道平伸破甲能力强,是一款非常优良的武器。还有旋转炮塔装备的电动机和发电机都非常先进,性能可靠,主炮塔完成度较高,不需要做大的变动,问题主要出在重型底盘上。”
“嗯,有道理。”
李栓柱上将被说服了,他很欣赏卞春松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不以个人得失考虑问题,这是相当宝贵的品质。
如此重要的研发项目中途换将,必然是何祖先教授科研事业上的一次重挫,对其声誉大有影响。
当今时代
传统上对授业恩师礼敬有加,卞春松如此作为有出卖何祖光教授的嫌疑,为人所不齿,难免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难听的风凉话。
换一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卞春松出于对坦克装甲兵事业的高度使命感,而做出的一次艰难抉择呢?
话题聊到这里也就打住了,趁着还有些时间,两人又聊到了北方日俄战争进程,这是当今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军事长官当然很关心。
现在是1904年12月24日,距离1905年元旦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在北方的日俄战争中
日军鉴于自己兵力不足,而俄国增援部队源源开到远东,战争旷日持久对己不利。
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正在东调途中,一旦与远东舰队会合,实力将超过扶桑联合舰队,这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因此,若想破局,必须要把围困旅顺要塞的第三军解脱出来,集兵一处,对盘踞在奉天一线的沙俄重兵集团实施坚决打击,予敌重创。
日军利用沙河会战后俄军按兵不动之机,将全部后备力量投入对旅顺的攻击,力争尽快夺取旅顺。
为此,在1904年8月首次强攻旅顺受挫之后,不但加强了第3军的兵力,而且从英国运来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这种11英寸榴弹炮射程达到1万码,炮弹重达550磅,飞行中发出特殊的轰鸣,而被日军士兵称为“火车弹”。
1904年10月中旬,准备就绪后日军发动第2次强攻,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依然止步于旅顺要塞上的203高地,攻击受挫。
战至1904年11月17日,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将发起了第3次强攻,日军不惜代价的向203高地疯狂倾泻炮火,组织士兵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白刃冲锋,进攻的道路上铺满了士兵尸骸,一层又一层叠加在一起。
最疯狂的时候,第三军组织了3500人的白刃冲锋,结果在德军机枪和火炮的联合打击下伤亡殆尽,依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40多天的时间,日军在这里付出了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依然没有能够攻克203高地。
大山岩元帅恼怒之下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指挥,儿玉源太郎对炮兵的运用远远强于乃木,经过调整部署后,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
203高地的陷落,基本上决定了旅顺战局的命运。
日军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以校正炮兵射击,海岸要塞28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轰击俄国舰队,停泊在旅顺港口内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受到陆地和海洋两面夹攻,再坚持几天后不得不举手投降。
至此,旅顺要塞战役宣告落幕。
是役
旅顺要塞防御司令康得拉钦科将军遭到炮击毙命,1905年1月2日俄军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所有士兵放下武器投降。
此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名,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这些全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整个旅顺战役过程中,俄军损失4.4万余人,日军损失约6万人。
在这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中,俄军使用了舰炮改制的迫击炮,是现代意义的第一种迫击炮,这引起了大洋帝国军事观察团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传回了最新消息。
迫击炮和广泛使用的手榴弹,是日俄战争除了白刃格斗之外的第三大特色。
大洋帝国军方对战场上出现的新科技向来重视有加,尤其迫击炮弥补了近程炮火支援的大问题,重量轻携带方便作为一款曲射炮,是对付重机枪阵地和战壕的最佳选择。
因此,著名的蔚蓝色武器公司接到了研发迫击炮的新任务,计划研制60毫米和80毫米两种迫击炮,用以装备一线部队。
作为世界上排行前列的工业国,大洋帝国向来重视火力,成本因素考虑较少,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建制装备半自动步枪的军队,在步兵班排连及至营武器装备,位居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