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灶祭
    新人新书才上架,求个月票、订阅、打赏,就算点个赞都行十分感谢,觉得喜欢本小说不妨多多支持!
    …………………………………………
    只从那天村中开完会以后,柳毅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像母亲讲了一遍。这些事情早晚会传到母亲耳朵里面,自己还是投案自首的比较好。
    10万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像母亲那一辈走过来的人,对于金钱的看法跟现代的年轻人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到他们父辈生活的年代全是败家子。
    不过这次母亲听完之后,只是亲亲的叹了一口气:“我想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算计,不过我不希望你把这些用到坏处,这次拿钱出去是为了帮助村里面的贫困家庭,你现在有这个能力应该那么做。”
    说完有些迟疑的说道:“既然你对本村的村民都这样的热心,有时候你还是要考虑你姐姐家的情况,最开始吧还算可以,现在看你发展得这样好他们有些事情反而不好和你说了,你看能不能也帮你姐姐、姐夫一把,也让他们家过的好一点。”
    “妈,这是姐姐跟你说了些什么吗?我也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是看着他们挺好的吗!”
    “你啊,在这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在你日子过得普通的时候大家都其乐融融,但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而你姐姐他么没有变化还是老样子,你说他们有时候想找你说道说道找你帮忙之类的,他们会下不去面子。”
    “哦,我还真有些忽视了。不过妈我倒想到姐夫他们以后做什么,我也绝不会亏待他们。”
    说实话柳毅就是差人手,只不过大男子汉根本没有想过姐姐他们能回农村做什么,所以这时候母亲提出来正在节骨眼上。他过年的时候正好和姐夫他们谈谈。
    “你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母亲见柳毅一下就给他姐夫姐姐想到要做的事情很是好奇。
    “妈,你也看看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如果好的话我春节就跟姐夫商量叫他回家帮我算了。”
    “你到时快点说啊!”母亲催促。
    “我是这样想的,明年我不是打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吗,还有果园的水果也要大批量的进入市场,姐夫不就是在他们厂里做销售这一块的吗,我干脆叫他来贩卖蔬菜水果,你看怎么样?”
    “这能行,你姐夫可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要是弄砸了你不得也跟着亏损,果园那么多工人要养活一年下来开支不小,你姐夫能胜任这个工作。”母亲提出她的看法。
    “能,怎么不能,我敢保证吃过我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的人,绝对还想吃,我想那时候蔬菜水果不敢能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柳毅自信满满的说道。
    “那就好,有些事情电话里面说不清楚,赶明过年他回来你亲自给他说。”
    “妈,明年还有很多事情,前几天大伯找过我了,我准备叫四哥管理果园、大棚的肥料这一块。那柳俊现在被我送到吴总酒店学习管理去了,以后的农家乐我就交给他打理,你看可以吗?”
    既然说了姐夫的事情,柳毅干脆其他事情都跟母亲做下沟通,现在也只有柳毅和他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家里面柳毅很是在乎他母亲的看法,这不是有钱无钱可以超越的。
    “这些事情你不用给我送,我就是担心你姐姐刚才才跟你说了那么多。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考虑的比我还要周到,你拿主意。”母亲对柳毅很是放心。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过今天家里准备一个多年都没有举行过的礼俗,那就是祭灶神。
    祭灶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礼俗。灶神在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是人们信奉的资格最老的神祇之一。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不熄灭的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到了夏商时期,灶神逐渐与火神分离,成为民间单独尊奉的一位大神。
    据《礼记.曲礼下》载,周代“祭五祀”就已包括祭灶神了。所谓“五祀”,是春季祀户,夏季祀灶,中央(夏秋之交)祀中霤(中堂),秋季祀门,冬季祀行。这里对灶的祭祀,主要还是看中灶与门、户等一样对人具有实用价值。但到汉代之后,灶神就转化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的神了。
    灶神家家都有,是人们最甩不掉、摆不脱的一位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里守着 一位监护神,不能不怕他上天告状,因而有关灶神的忌讳最多。
    据《敬灶全书》列举,有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露体;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烧饭做菜;不得将污秽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这些忌讳,除了在灶前小便、吐唾沫等有碍卫生以外,许多都没有什么道理。但由此可知,古人对灶神是怎样毕恭毕敬了。
    对灶神的忌讳如此之多,而一日三餐又顿顿离不开灶。人在灶前稍不留意犯了禁忌,得罪了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一汇报,就不知将会降下什么祸事。所以,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必定要郑重其事地祭祀一番。
    古时候每逢祭灶这一天,不论大户小户,不分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设供祭灶。这时还要在厨房神龛供奉的灶神像两旁,贴上千篇一律的新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
    关于祭灶的供品,汉晋时流行以黄羊祭祀,南北朝祭灶则用“豚酒”。宋代按范成大《祭灶诗》所说,“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食品就更加丰富了。
    这些供品无非是要堵住灶神的嘴,让其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上天后切莫计较家长里短的杂事,多加包涵。明清时期,祭灶食品由荤变素,增加了柿饼、干果之类。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还增添了灶糖,即麦芽糖。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 一来灶王嘴吃甜了,就不好再说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至于连糖果也供奉不起的贫苦百姓,则只好对着灶神许愿。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日子过得苦,来年再请你吃糖。”
    祭灶活动是一种迷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他们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 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到近现代祭灶活动就逐渐衰亡了。
    不过这种事情再迷信他也是一种习俗,你能说中秋吃月饼不是一种习俗,他最开始一样流传这神话故事,这不是一种迷信。
    所以在都市消逝的很多风俗文化都被农村(还指针对偏远一些的山村)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柳毅也觉得很多华夏的节日就是封建迷信,但为什么不全部取缔现在还有很多要加以保护呢,那只是为了有一个传承有序,能表达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母亲之所以要祭灶也是新房新年,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要遵从,期盼保得一家太平安康,取一个吉庆的兆头罢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