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周乙的请求
林子那边的枪声也衰减了下来,看来那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歇了没有几分钟,王亮让游击队员引导着继续撤退,因为王亮知道用不了多久国兵肯定还会追上来。
边境线很长,距离抗联游击队所盘踞的二坨山足足有百公里的距离。
因为主路都有警察局和国兵联合设置的关卡,很难通过。
只能走那些延绵不绝而又极度危险的山路,虽然危险,但总不至于碰上敌人。
游击队员看上去对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道路。
“小李,你们邱队长没有事吧?”走了一个多小时,王亮有些放心不下掩护自己撤退的老邱。
人家可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放心吧,首长,我们邱队长是老游击队员了,这点敌人困不住他,一会儿他肯定能追上来。”小李给了王亮一个不用担心的眼神。
“你们经常走边境线吗?”王亮又问道。
“对啊,我们队一直都是负责联络苏联那边的事务,物资、人员等都是我们来协调运送的。”小李回道。
“那经常会遇到国兵的袭扰吗?”王亮有意无意地问着。
“不,我负责这条线已经有一年多了,执行任务不下五十次,遭遇伏击这还是头一次呢。首长,您也看到了,边境线那么长,日本人没有足够的兵力还驻守,只能采取机动巡逻的方式进行警戒。按道理来讲刚才咱们通过边境线的时候国兵已经巡逻过去了。我们执行任务也是这样,一直都是等国兵的巡逻队过去之后再接洽。要知道其的时间间隔有四十分钟呢。”
“也奇了怪了,这次真是见鬼,怎么会和国兵碰了个正着呢?他们似乎是早就有所准备一样。”小李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心的困惑。
显然,这种情况他也是头一次遇到。
王亮听着,大脑迅速地运转思考着。
无疑,自己这次的行踪有人透给了日本人。
所以满洲方面才会早早地派出国兵在边境线一带等候着,直到发现自己。
至于是苏联方面出现的纰漏还是抗联游击队这边的问题,王亮无从得知。
王亮更是揣摩不透日本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按道理说日本人真的是早就得到情报了,应该多派出一些兵力来围捕啊。
怎么会只有国兵的一个连。
虽然那个国兵的连长也喊过,说四周都是他们的人,可王亮也没有见到个人影啊。
那日本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谁?!”
就在王亮想得出神的时候,一个凌厉的呵上让他再度警觉来。
是负责警戒的游击队战士喊的。
“是我,老邱。”
只听远处也喊了一声。
警戒的战士听到是队长的声音,马上就放下了步枪,跑上前去迎接。
老邱回来了,不过同他一掩护的八个战士只剩下了两个。
显然,那场战斗非常地激烈。
“?的,这帮狗日的国兵追的真紧,要不是熟悉路,真得瞎了。”老邱的衣服磨破了,脸上出现了道划痕,甚是狼狈,一边往这边走,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的。
“老邱,谢了。”王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人家为了掩护自己安全撤离,牺牲了八个战士,这让王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话就见外了,这是我们的任务,即便不是这样,咱们也还是战友和同志啊。同志之间不需要客气,这里也不安全,咱们抓紧赶路吧。”老邱摆了摆手,云淡风轻地说道。
几个人一路走,直到安全地上山。
上山之后,王亮才知道这支抗联队伍的番号叫第五游击大队。
人数不算多,大概在600人左右。
不过上山之后王亮也观察了,山上防御布置的还算得当。
日军两个大队全力进攻都不一定能拿得下来。
“王亮同志吧,你好,我是大队的政委,我叫周乙。”政委周乙热情地邀请王亮进入到了指挥部(一个用木头搭建来的屋子)。
“周政委,你好,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当周政委进屋后把帽子摘下来,王亮看清楚他的长相之后,不禁吸了一口冷气,这不就是《悬崖》里面共特工周乙吗?!
什么玩意?
按照剧情来讲周乙不是应该在哈尔滨警察厅的特务科潜伏着呢吗?
他怎么出现在山上当政委呢?
王亮清楚地记得是周乙的哥哥在山上当游击队的政委的。
难道是两个人的身份互换了?
“哪里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的大名我可早就听说过。快,里面做,进来暖和。”周乙摆手示意其他人出去,屋里就只剩下了王亮和他两人。
“来的路上碰上麻烦了吧?”周乙也不拖沓,直奔主题。
“恩,遇上了国兵,多亏老邱带着战士们拼死掩护,不然麻烦就大了。”王亮觉得周乙似乎是话里有话。
“果然是内部出现问题了。”周乙似乎是早就预料到了,感慨道。
“周政委你的意思是?”
“你应该能觉察得出来吧,袭击你们的敌人应该是早有准备吧。是抗联内部出现了叛徒,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有查出来这个人到底是谁。可是山上的情报从未停歇地出现在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的办公桌上。”周乙无奈地说道。
“怎么会查不出来呢?山上就这么点人,应该是领导层面上出现纰漏的吧?”王亮道。
王亮觉得山上就这么六百号人,属于干部的能有几个人。
最多也就几十人吧,这还筛查不出来?
“是,人是不多,但是能用的手段我们都用上了,可以这个人很狡猾,到现在都没有浮出水面。”周乙摇头苦叹。
“那你的意思是?”王亮似乎领会到周乙的意思了。
“对,帮我们查出这个内奸到底是谁。我们在内部展开自查已经很久了,干部们对程序很清楚,一直也没有什么成效。我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