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5章 郁郁而久居人下
    “大王,你能否答应臣妾一件事?”
    躺在庆忌怀中抽泣的季蔻,忽而道。
    “王后但说无妨。”
    “臣妾的父亲若逝去,鸩浅少不更事,恐不成大器。现在越国又亡了,大王可否让鸩浅承袭越侯之爵位,赐予食邑, 并栽培鸩浅?”
    鸩浅,就是勾践,季蔻的亲弟弟。
    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庆忌一直都是提防着的。
    但,现在大可不必!
    越国都亡了,勾践还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不值一提!
    至于让勾践继承越侯的爵位,并赏赐一些食邑,着重栽培他。
    庆忌是并无异议的。
    毕竟, 越国虽灭, 但人心依旧没有归附于吴国。
    庆忌若是没有善待勾践这样的王室后裔,可能会让越人心生不满,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庆忌决定让勾践作为越侯嗣子,食邑吴都三百户。
    至于勾践日后能不能成大器,庆忌不得而知。
    反正在他的有生之年,勾践休想复辟越国,或者闹出大乱子!
    他要是活不过勾践,被勾践熬死,也将抢先一步,让勾践跟着殉葬。
    ……
    孔府。
    在客卿孔丘的府上,孔夫子闲来无事, 便与自己的一众弟子, 闵损、冉耕、颜路、曾点等人讲学。
    作为吴国的客卿,孔丘是颇为悠闲的。
    就跟招贤馆的士子一般,被国府奉养着。
    何为客卿?
    这是吴国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
    吴国有客卿之官, 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
    客卿的待遇等同上卿,十分优渥,但这并非是孔丘所追求的。
    他期望自己的满腔抱负,能在吴国施展,儒家的治国之道能被吴王庆忌采用,而非跟现在这样,被晾在一边不理不睬!
    没事的时候,孔丘只能跟弟子们讲学,并在吴国各地到处游学,招收有天赋的人为弟子,有教无类的传道受业解惑。
    入吴近四年,孔夫子的足迹早已踏遍了吴国的山川河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孔丘留下的脚印。
    所以,这些年儒学在吴国十分的兴旺,孔丘依靠自己所鼓吹的学说, 在吴地有着广泛的人气。
    “夫子, 弟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时,颜路缓缓的站起身,朝着讲台上的孔丘行礼问道。
    “但说无妨。”
    “夫子,我等随夫子入吴,已有三四年。然,我等只周游吴国各地,而不为大王所重用,夫子为大王封客卿,束之高阁,无法一展所长!”
    颜路叹息道:“夫子有治世之才,可济天下,而不得大王器重,是何缘故?”
    闻言,孔丘暗暗的思索一下,随即回答道:“或如我对弟子因材施教一般,我的治国之才,未必适用于吴国,而非大王无识人之明也。”
    “既然夫子在吴国没有用武之地,何不往他处?”
    “这……”
    孔丘被颜路问住了。
    他的前半生,一路磕磕绊绊,是颇为不幸的。
    孔丘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丘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丘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孔丘是子姓孔氏,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为得子,叔梁纥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
    而大概在孔丘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好在孔丘敏而好学,青年时期就在鲁国担任小吏,但终不得重用,也没有晋升之途。
    之后,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丘便离开鲁国到齐国。
    当时,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
    齐君吕杵臼(齐景公)善待孔丘,欲委以重任,但是被晏婴所破坏,孔丘不得已,又返回鲁国,招收弟子授业。
    在得知吴王庆忌求贤若渴,发布求贤令后,孔丘就忍不住想一展所学,于是赶来吴国。
    没想到庆忌认为孔子的治国之道,不适用于吴国,但是能封他为客卿,给予优渥待遇。
    这让孔丘十分的郁闷。
    他承认,庆忌的确是爱才,也求贤若渴,但是为何偏偏不能重用自己?
    “夫子,颜路所言极是。”
    在一侧的曾点,跟着起身道:“大王虽不失为一代明君,一代雄主,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君子岂可郁郁而久居人下?”
    “正是!”
    “曾晳(曾点字皙)说的没错!”
    “夫子,吴都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咱们回鲁国去。或与以往一般周游列国,岂不快哉?”
    闵损、冉耕、颜路、曾点等一众弟子,都不愿意再待在吴国碌碌无为,所以都在劝说孔丘带着他们离开吴国。
    这让孔丘十分的犹豫。
    在吴国不得重用,难道在鲁国他就能得到重用?
    鲁国现在仍是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掌权。
    三桓轻贤慢士,到时候孔丘不说是出人头地,就是想当个地方小吏都难!
    “此事,容后再议。”
    孔丘摇了摇头,终究是没有下定决心。
    随即,孔丘又带着自己的一众弟子,数十人来到吴都城西的一座酒肆外边讲学。
    值得一提的是,久居吴地多年,孔子已经在吴国招收了不少的弟子。
    记名弟子且不说,跟随在孔子身边,随时聆听孔子教诲的弟子就有上百人之多,绝大多数都是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