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3章 咸鱼之假女配(3)
    第93章咸鱼之假女配(3)
    不多,那张卡,咳,其实就是张信用卡,可用额就五万零几十块钱,那几十块钱是她还款的时候多还的。
    所以她要是用了里面的钱还不是的还!
    空欢喜,不,也算好结果了,不然她拿什么买卖?
    这算不算她和原主的唯一联系?用着原主的身体操作着现代化的交易软件。
    诶,花茶这人唯一的优点就是乐观,所以尽管是这么个情况她也也不会消极,寻死觅活是不存在的。
    这个先放下不管,她要再看看脑海中的原文,了解一下这边的衣食住行才行。
    要不是没有原主记忆何至于啊!还是打打总结吧,反正她就一躺着的咸鱼,目前也干不了别的,也亏脑海有本书。
    首先是关于“衣”方面的,
    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凭布票供应。
    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内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为出,调剂安排使用。
    比如说,年纪大的,穿着不必讲究,可以靠缝缝补补,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给孩子用(孩子发育长大,打扮,或者结婚,耗量较大)。
    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侨汇布票”、“侨汇票”,“侨汇票”可以购买到工业品和一些市场紧缺物品。
    单位、工厂根据不同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工作帽,工作大衣,套装工作服,围裙,棉纱手套,套鞋,毡皮靴等,这是不收布票和钞票。
    “人造棉”布料可以不收布票,好看的就排队,售完为止。
    “的确凉”(涤纶)布料,大概是按照其中含棉的比例凭布票供应。
    零碎料子,会减收一点布票。海市人说:“合算”。
    玩笑说:某人长得高大,是“费布票”的料,不吃香。
    被子的芯子,凭“棉花票”供应。
    棉衣凭布票加“棉花票”供应。
    海市流行穿中装棉衣,外面加“罩衫”。
    男式“罩衫”蓝、灰两种颜色,女式“罩衫”可以花样多多,争奇斗艳。
    女同志把衬衫领子翻到“罩衫”领子外面,一来好看,二来保护棉袄领子。
    天冷时,脖子上套上绒线领套或者围巾,耳朵戴上耳朵套。
    彩色被面、呢绒大衣、呢绒中山装、绒线、羊毛衫、牛皮皮鞋、套鞋、尼龙袜子、卡普龙袜子等等,凭“工业品票”供应,“工业品票”的发放数量与工资收入“正相关”。
    布鞋、棉鞋、布袜子凭布票供应。
    有所谓“节约领”者,就是衬衫的“领头”,穿在里面反正看不见,可以省钱省布票。
    又有所谓“765皮鞋”者,是猪皮制作,不须凭票,一般人买来上班,或者学生穿用。
    “毛的确凉”裤子每条约20多元、“棉的确凉”衬衫约10元、牛皮皮鞋每双约20多元、呢绒短大衣77元、尼龙袜子2.5元、羊毛围巾5-10元、混纺围巾2-3元、羊毛绒线20多元一斤,混纺的10多元。
    流行的“元宝针”厚毛衣,男式的,一件需耗费绒线2斤、衬衫、夹克衫、卡其裤子等每件约10元、棉袄约15-30元、罩衫约10多元。
    再来说说关于“住”方面的,
    (本来打算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但是“食”最琐碎复杂,不如参照考试的办法,先把比较简单的题目做了。)
    先说“住房”,海市大概算是全国最困难的了,三代人住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包吃包撒,并非罕见。
    一般情况,海市人多住在市区弄堂狭小拥挤的“石库门”房子。
    上者,有“新式弄堂”、“公寓”等;下者,有大量的“棚户”,就是最简易的小房屋,一般都是“私房”。
    典型的传统弄堂“石库门”房子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底层:有前门和后门。前门进去,是一个小天井,4-6平方。然后进入“客堂间”,约20-28平方不等,一般比较阴暗潮湿。
    再深入,经过楼梯和小卫生间,到达厨房,约6-8平方,厨房有后门。
    上一道楼梯,到达“亭子间”,约6-10平方,朝北,阴冷。
    再上一道楼梯,到达二楼“房间”,面积与“客堂间”相等。
    再上一道楼梯,就到了一个小晒台,也就是“亭子间”的房顶。
    再上一道楼梯,是“三层阁楼”,三角斜顶,“老虎窗”,人能够站得直得面积大约12平方。
    这样得房子,原始的设计,是一家人居住。
    “客堂间”会客,二楼“房间”是卧室,“亭子间”和“三层阁楼”堆放杂物,结构和现在的“联体别墅”相仿。
    解放前,“亭子间”往往就是许多穷文人租住的地方。
    解放后,一般这么一个房子会住进四家人,最多的有七家的(子女结婚“派生”而来,用“硬件”或者“软件”隔开)。
    相对于“棚户”,这还算天堂了。
    如果男孩子住在“棚户”区,谈恋爱都大大的有问题,女方家长一般都要极力反对。
    人们说,你看到一位打扮时髦妖娆,举止似乎相当高傲的女孩子,很可能就是住在“棚户”区的,她一般不会让人知道自己住在那里,很可能吹牛说住在淮海路某公寓!
    于是,你在“石库门”房子的厨房,会看到好几套煤气灶台,不少白天各自上锁,怕邻居偷着用。
    还有各自的点灯开关、烧饭时候,抢占水斗洗菜淘米等,难免磕磕碰碰。互不相让就会造成“邻里纠纷”。
    再“升级”,找人来打架,砸东西。“武斗”吃了亏的,可能会搞报复――举报对方平时的“反云力言论”等。
    由简单的“邻里纠纷”攘成大祸的,并不少见。
    当然,邻居的主流,还是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邻居有当医生的、当老师的、卖肉的、卖衣服的……都可以沾光。
    自然,你也得巴结着他们。
    一般的,烧了好吃的,大家分点尝尝,搞好关系。
    住房困难,青年男女的约会,一般是“看电影”。
    当然醉翁之意,不是要瞻仰《列宁在十月》里列宁的胡子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