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章 魏允贞
    宫内的太监还有宫女,几天就被打发走,朱翊钧对待他们这些人,还是很宽仁的,皇宫内就十个皇室人员,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宫女都发放路费,五两白银并不算少,加上她们在宫内积攒一些,下半辈子生活几乎没有问题。
    出宫的太监们被安排在西山,内库已经出钱,给他们建造房子,让他们安度生活。
    张鲸办事朱翊钧还是满意的,虽然在史书上他的名声不怎么样,不过他对朱翊钧很忠心。
    有事大朝会,没事别烦我,这就是朱皇帝的作风,重要的事他就和内阁、六部、都察院商议。
    文武百官俱到,内阁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
    吏部尚书王国光、户部尚书张学颜、礼部尚书潘晟、兵部尚书方逢时、刑部尚书严清、工部尚书曾省吾,都察院左督御史徐炌。
    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璧、成国公朱应桢、武清伯李伟、固安伯陈景行,还有朱翊钧的老丈人永年伯王伟。
    “今天叫诸位臣工大起,可能有人听说了,有人没听说,昨夜朕一夜没睡,就在想山西灾情的事,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于心不忍。”
    “上百万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蒙元暴政,致使百姓活不下去,太祖幼年与此时的山西灾民一样,上百万人,没有住的,可以睡在道边,没有吃的,就会铤而走险,把整个大明掀翻。”
    这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朱翊钧说的并没有错,大明就是被这些没有生路的百姓推翻,这也怨不得大明的百姓,没有吃的,他们就没有生路,只能铤而走险。
    朝中的文武百官、勋贵面色都有些不好看,很多人低着头偷瞄张居正,众人都知道山西巡抚是他举荐的。
    “朕已决定,从内库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用于赈灾,向山西临近几个省买粮,赈济灾民。”
    “山西灾情,这事责任在朕,怪朕用人不当,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刑部、都察院,你们说一说,应该怎么处置山西这些官员?”
    刑部尚书严清出班:
    “回今上,《大明律》:灾伤去处,有司不奏,许本处着宿连名申诉,有司极刑不饶,有司极刑不饶!”
    朱翊钧并不想杀人,严清这老头也太小题大做。
    极刑就是凌迟、斩首、剥皮、腰斩,这些官员虽然有罪,还是可以教育好的,正巧西山准备建民居,还可以建造监狱,这些太监没事干,让他们折腾犯罪的官员,挖煤、烧砖,罪不至死,罪不至死。
    这次把他们全砍了,严清这老头痛快了,朱翊钧也感觉挺痛快,可是反噬会非常大,以后官员治理的地区,出现一点点灾情,就上报,或者夸大灾情,这又该怎么办?
    朱翊钧开始讲一讲: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朕与诸位臣工,为君,为官者,不可不戒!”
    “倘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朕的内侍,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都把权力用的无所不用其极,那将国之不国。”
    “严尚书,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是什么?”
    “臣不知。”
    “朕与诸位臣工,都是权力的拥有者,我们当权者有了权力,不应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
    “山西官员审还没有审,朝廷应该给他们申辩的机会,问清楚,讲明白,最后依照律法,解决这件事。”
    朝中文武百官、勋贵,跪在地上三呼万岁,朱翊钧这一番话,体现出仁君的姿态,他虽然是皇帝,也不能嗜杀、滥杀,要约束自己。
    山西这帮官员有罪,那么就审清楚,也给他们机会讲,最后的裁决还要刑部、都察院来裁定,如果朱翊钧不满意,可以再让他们审,作为大明的皇帝,他不能破坏程序正义。
    “那么就这样定了,锦衣卫、都察院、刑部前往山西押送这些官员进京,约束好下属,毕竟是大明的官员,要给山西这帮官员体面。”
    众臣也听出来,皇帝陛下并不想从重处罚,原来还有人还想通风报信,现在也不用了,山西出现这么严重的灾情,这些官员不上报,罢官去职,已经对他们足够好。
    皇帝陛下确实体恤民情,能从内库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已实属不易。
    “户部,你们准备运送到山西多少粮食,现在灾民可等着米下锅呢?”
    户部尚书张学颜出班奏到:“回禀今上,户部五十万石粮食即可就运往山西,已经派人在京城购粮,河南、直隶已经在筹措粮食,另外五十万石粮食,三日内起运,另外还有五十万两白银,随这次粮食一同运往山西。”
    “好,户部筹措粮食很快,不过山西灾情也有瘟疫,需要大量药材,锦衣卫报:得瘟疫者脖子粗大,也叫大头瘟,这是当地郎中开的药方,颇见成效,即可筹措药材,运往山西。”
    朱翊钧把药方递给张宏,让他拿给张学颜看。
    治疗大头瘟的药方,他还真看过,无非就是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板蓝根、牛蒡子、黄芩、黄连、柴胡等等。
    有粮食,有药材,山西灾情暂时能控制住,等新任山西巡抚上任,就可以复耕。
    “山西干旱有灾,皆因人事不休,三日后,朕与诸位臣工在中极殿节食祈雨,所有人都不许告病。”
    说完,朱翊钧就起身返回乾清宫,他就是要整治一下大明的奢华之风,让这些官员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山西官员很多都被押解到京城,要新选能臣干吏前往山西,张居正还没有回复,朱翊钧已经等不了,他下午召集内阁、吏部尚书王国光、都察院左督御史徐炌,商议山西官员的事。
    魏允贞这个人,朱翊钧不太熟悉,也没听过,不过他最近上疏,朱翊钧看了一下。
    臣许州判官魏允贞,陈明有关时弊的四事:
    “自居正名窃柄,吏兵二部迁除必先关白,故所用悉其私人,陛下主宜与辅臣精察二部之长,而以其职事归之,使辅臣不侵部臣之权以行其私,部臣亦不乘辅臣之间以自行其私,则官方自肃。自居正名三子连登制科文,流弊迄今未已,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庶幸门稍杜,自居正名恶闻谠言,每遇科道文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谄媚、善逢迎者授之,致昌言不闻,佞臣得志。
    自今考选仕时,陛下主宜严敕所司,毋循故辙,俺答自通市以来,边备懈弛,三军月饷,既克其半以充市赏,复克其半以奉要人,士无宿饱,何能御寇。
    至辽左战功,尤可骇异,军声则日振于前,生齿则日减于旧,奏报失真,迁叙逾格,赏罚无章,何以能国哉!”
    这个魏允贞是万历五年的进士,许州判官也是一个从六品的闲职,他说的很对,可是朱翊钧不能现在就处理张居正、张四维,科举还有边军,这些朱翊钧现在还不能碰,既然他对边军感兴趣,那么就去大同历练一番,他不是说自从与俺答互市以来,边备松弛吗?
    那么就去大同历练一番,如果可堪大用,朱翊钧再升任他为辽东巡抚,这样也算对他有知遇之恩。
    在内阁三位大臣未到之时,朱翊钧派遣陈矩把吏部尚书王国光叫来,他想把魏允贞派到大同任知府,不过他不好亲自开口,只能借王国光之口。
    王国光此人管理户部是一把好手,《万历会计录》也是此人主持编写,不过他和张居正走的近一些。
    “臣,王国光叩见今上。”
    “张鲸,给王尚书赐坐。”
    王国光六十多岁,长须,身材好大魁梧,他的籍贯也是山西,不知他为何与张四维交恶?
    “吏部对山西官员的人员,有何准备?”
    “山西巡抚臣等拟定由辛应干出任,布政使由侯于赵出任,大同知府…。”
    “王尚书,大同知府朕这里有一个人选,你看如何?”
    朱翊钧把魏允贞的奏疏拿给王国光看,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个魏允贞不是弹劾张居正、张四维、还有九边军务吗?那么就派他到大同,出任大同知府。
    王国光看完奏疏,沉默不语,等着朱翊钧开口。
    “这个魏允贞一个小小的通判,就敢妄议朝廷阁臣,他不是说边备松弛吗?那么就派他去大同,一边赈灾,一边整顿军务,如果干的不好,就派锦衣卫锁拿,明正典刑,如果干的不错,这也算大同百姓之福,王尚书意下如何?”
    朱翊钧最后又补充一句:“官员任选这是吏部的事,朕也只是建议,具体如何选用官员,朕也不可以越过吏部,直接任命。”
    王国光听到这话,心里很舒坦,他这个吏部尚书,平时就听张居正的话了,现在陛下居然尊重他们吏部,这可真是仁君。
    “臣认为今上所言甚是。”
    “那么好吧,等会内阁三位阁老到乾清宫,就由王尚书举荐魏允贞出任大同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