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页
    这就是!
    大概是当了几年村官的缘故,姜云瑶对带领全村人一起种田发家致富的念头十分强烈。
    但她眼下只是个六岁的小姑娘。
    就算她说自己懂得很多科学种植的方法,人家也不信她啊!
    再加上眼下那块田里种植的作物,也只是姜云瑶第一次做实验而已。
    没有收获之前,姜云瑶也不知道产量有没有达到系统的任务要求。
    不过现在被村民们自己发现了,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对姜云瑶来说是好事。
    这可比让姜云瑶磨破嘴皮子去说更好。
    “其实也没用什么不一般的种植方法,就是在种植前,先进行了肥地操作而已。”
    姜云瑶想了想,尽量用盛知衡能听得懂的话解释。
    “不是直接往田里浇肥的那种,而是先沤肥。沤肥你能懂吗?”
    姜云瑶边说,边用手冲着盛知衡一通比划,试图能让他明白自己的意思。
    “就是用家畜的粪便,加上秸秆啊青草之类的东西,沤制熟肥而成。”
    其实肥料的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沤肥,一种是堆肥。
    但堆肥所需的时间太长了,姜云瑶就先选择了沤肥。
    而且沤肥有机物质丰富,碳氮比高。
    沤肥有改土、提高有机物含量的作用,很适合用来肥地。
    但像一些比较科学的专业名词,姜云瑶又不好说给盛知衡听,毕竟不太好解释。
    于是她只能给盛知衡说个大概原理。
    “这样吧,你跟娘说,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直接来问我。”
    盛知衡毕竟是个读书人,对种田一事并不了解。
    哪怕姜云瑶给他解释的再清楚,估计他也是一知半解的。
    与其让盛知衡在中间传话,还有传错话的可能性。
    倒不如让有对此感兴趣的农户直接来问她,一劳永逸。
    盛知衡含笑点头,立刻应声,表示会按照她的意思,转达给易氏的。
    果不其然,没两天,就有农户寻上姜云瑶了。
    农户们靠田吃田,一家人都靠着种田过活,对于提高粮食的产量自然十分重视。
    姜云瑶为了能更直观的让他们知道沤肥的好处,直接把一串人都带去了她的实验田。
    一群人就在她的那块小实验田边蹲了一圈,检查了一下土质。
    在场的都是资深农户,种了几十年的田,自然能一眼看出这块田的土质有多肥。
    “沤肥,是让粪便和其他物质充分发酵并融合,比直接泼洒更容易让土地吸收,效果更好。”
    姜云瑶尽量用众人能听得懂的词跟他们解释。
    “不过沤肥需要提前准备,而且需要密封,还要提供温暖的环境……”
    “制作沤肥,温度越高,发酵的时间就越短。而且沤肥需要彻底腐熟之后才能使用,否则的话可能会带来肥害。”
    姜云瑶边说,边冲众人比划,还带他们去看了自己沤肥的地方。
    姜云瑶的这块试验田是在老宅的后院。
    为了浇肥方便,她就直接在后院沤的肥。
    条件有限,她就在墙角挖了个坑,把一个缸埋进去,只有缸口露在地上不到一公分处。
    把牲畜粪便混合着秸秆等物都放进去后,姜云瑶就把缸口密封了起来。
    为了能持续保温,促使缸里的肥料发酵的更好,她还在上面盖上了厚厚的秸秆,加快腐熟的速度。
    “沤肥主要是用来肥地的,后续还有一种堆肥的方法,更适用于促使农作物生长,给农作物提供营养。”
    “不过堆肥需要用的时间更长,而且现在的目的是先肥地,各位叔叔伯伯要是相信我,就用我这个法子沤肥试试。”
    “有什么问题你们都可以随时来问我,如果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像我这样,先用一小块田试试。”
    其实现在这种时候沤肥肥地已经有些晚了。
    天气渐冷,沤肥所需的时间也加长了,并不是最合适的沤肥时间。
    但既然临山村的农户们有心想学,姜云瑶只有鼓励的份,自然不会泼冷水。
    等姜云瑶话落,立刻就有个伯伯搓着手,不好意思的出声询问。
    “丫头,你说的这法子,必须得密封?”
    第38章 陈员外来访
    姜云瑶只需要照料她在老宅后院的这一小块田。
    往地里埋一个缸,随便她怎么折腾。
    但是其他人可就不同了。
    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不少亩农田,再用这种方式就不合适了。
    “你们可以不用像我这种还埋缸子,我是为了方便自己操作才这么弄的。”
    姜云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她人小力小,弄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条件有限,才只能用这种方法。
    “可以找一处空地,直接挖坑沤制。比如田角,挖个三尺左右深的坑就好,在坑底加些石灰粉锤紧……哦,就是锻石。”
    姜云瑶说到这顿了顿,微微拧眉。
    光是有石灰粉还不够,最好是铺一层水泥更好。
    但眼下这里没有水泥,配制土水泥的方子暂时她还没实验过,只能先凑合了。
    “坑的具体大小,到时候你们可以看着家里的田亩数自行调整。”
    “然后先往坑里扔些秸秆、草皮和杂草一类的原料,倒满以后,再往上浇些粪水,也可以添点河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