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章
    自那以后,“啰嗦鬼”在韶清日记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至于多到叫沈承安害怕的地步。
    韶清对周围的事物大多是冷淡的态度,他从没见过韶清对某个人如此盛情。
    在沈承安的印象里,排除盛霜序最后做的那些事情,他算得上是个好老师,可再好的盛霜序,还是将韶清推去了高楼。
    也将深信盛霜序的沈承安,推入深渊。
    第24章 恶心
    韶清的日记中很少谈及自己的家庭,沈承安对韶清的情况大致了解一些——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有个同父异母、关系也不大好的弟弟。
    韶清父母家境殷实,即便离了婚,他依旧能过富足的生活。
    除了盛霜序之外,韶清记录自己的生活就如流水账,文字间死气沉沉,就仿佛是为了记录而记录,活着也是因为活着才活着,只有涉及盛霜序时,他的文字才能变得活泼些。
    韶清真的很孤独,他的日常枯燥无味,因为现实中没有朋友,日记就成了他唯一与生活联系的渠道,盛霜序则成了落入死水中的一颗鹅卵石。
    盛霜序即便有许多想法不好,他尽力去了解他的学生,大多都失败了,旁人被他这样关注着,都觉得他烦,觉得他吵,就只有韶清,韶清能从中感受到被人重视的幸福。
    沈承安一字不漏地读完了他平淡的记录,那时的沈承安不理解,直到现在他也不大懂——韶清为什么会喜欢盛老师,他这样高傲、优秀的人,怎么能喜欢老好人盛霜序呢。
    再高傲的人,到了不对等的情感面前,都会被打入尘埃里。
    情书被盗的第二天,情书的复印件被张贴在楼道里、黑板上,沈承安看到学校地狱式的场景,最先想到的还是韶清,他不顾一切地冲进教室时,韶清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盯着桌面上的复印纸发呆。
    沈承安跑得气喘吁吁,他看着面无表情的韶清,一时间竟觉得羞愧难当。
    如果不是面临毕业分离的不舍与忧愁,他绝不会冲动去写情书,如果不是即将剖白内心的、过分的紧张,他也绝不会叫自己的情书被盛霜序所发现。
    教室里同学的目光都像刺似的扎在沈承安身上,他们所有人都看过了那封信,他们都知道了沈承安喜欢韶清——
    现在沈承安要和韶清说话,他们没做反应,其实都正竖着耳朵听,想要听听这对罕见的同性恋要说些什么。
    学校里并不是没有像沈承安的人,只是那些人都很低调,不会暴露自己的秘密,大多数学生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对少数群体没有排除异己的恶意,更多的就是好奇。
    只是好奇。好奇不足以将韶清杀死,因为他不在乎。
    韶清面对这群形同陌路的同学时,他什么都不在乎。
    韶清满不在乎地将信收进课桌桌箱里,才转过头对沈承安说话:“我看到你的信了——毕竟到处都是,你没必要用纸笔做载体,还不如直接和我说,或者发个短信。”
    沈承安额头冒汗,韶清现在的态度,就仿佛被表白的不是他,写情书的也不是沈承安。
    沈承安焦急地说:“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是我的信——我的信被所有人都看到了!”
    “哦,”明明深陷舆论的漩涡,韶清的回答不咸不淡的,他继续整理自己桌上的书,“你介意被曝光吗?你是想要我怎么答复你?口头说,还是再给你写一封信?”
    韶清冷静地出奇,说:“如果你现在想要一个答复,沈承安,我只能说不可以。”
    “我们做朋友不错——我觉得你是唯一可以做我朋友的人。”
    ——现在根本不是谈这些的时候!
    沈承安顾不上被拒绝的痛苦,眼前的问题远比纠结他们之间能不能相爱更复杂。
    “我的情书被盛老师发现了,”
    沈承安不知道该如何和眼前的人沟通,韶清完全不在乎这件事情的后果,他就只能如实将发生过的一切强行说给韶清听。
    “他……没收之后,明明答应我不会说出去的,今天就变成了这副样子。”
    韶清抬起眼,盯着沈承安的眼睛看,脸上看不出悲喜:“他是什么反应?”
    只有在提及盛霜序时,韶清对外界的关注才能归拢。
    迎着韶清的目光,沈承安真的很想将一切说出来,食言的盛霜序,偷偷穿裙子的盛霜序,还有说他们是变态的盛霜序,沈承安想揭露盛霜序真实的本性,去打消韶清的幻想。
    他记忆里友好包容的盛老师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呢?
    他怎么偏偏对同性相爱如此抵触厌恶呢?
    可当沈承安看着韶清的模样时,他做不到了,他已经搞砸了,纵然韶清不大在乎他的情书,他也不想叫韶清因盛霜序崩溃。
    沈承安成了泄了气的皮球,他很难过,他的心还在打颤,说:“他没什么反应。他……他很包容我……”
    盛霜序说同性变态的声音,却在沈承安脑袋里回响。
    韶清这才挪开视线,说:“……我猜也是。”
    “他做不出泄露情书的事,我相信不是他做的。”
    沈承安说谎的纰漏很多,他骗过了韶清,并不是因为他的演技有多好,而是韶清信任盛老师。
    临近高考,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的课,上课也只是学生自习,老师坐讲台答疑,老师被学生环绕一圈,看不着台下的学生,教室起初还很安静,只有老师与学生的交谈,后来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