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耶无害在终南山聆听静眉道长的一番教导之后,不过两日,也就是六月初十日,他便穿山越岭,又走过长安县、县境内的兴教寺、司马村汉宣帝许后的少陵、东伍村西汉宣帝刘询的杜陵,便来到昔日盛衰沉浮的唐朝西京京都——长安城。然而,这座西京古城对耶无害来说,也只不过是第二次界入。
说起这古老而又饱经沧桑的京都“长安”,顾名思义,乃是“长治久安”、“长久安宁”之意。她作为中华神州大地上的第一古都,早已是各朝各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枢纽。中国历史上有13个朝代在长安及咸阳等地建立统治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留下光辉岁月和灿烂一页。她所管辖的中部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是千古闻名的粮仓,陕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三秦”乃是泛指当时京城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电视连续剧《关中女人》所讲的“关中”即指此地!秦国灭亡后,顶羽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而她的“三秦四寨”之称中的“四寨”乃是指潼关、武关、萧关和大散关。
远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帝王们就曾在这长安一带建立都城。经过整整五百五十年春秋战国的激烈角逐,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在此之前,齐、楚、燕、韩、赵、魏、郑、宋、卫、中山各国争相割让土地贿赂秦国,再加上秦王收集天下的金银财宝、刀枪剑弩及名流将士会于秦都咸阳,一时之间,这都城咸阳已成为统御九州百越的帝王之都。然而,秦始皇赢(嬴、蠃、羸)政之心是要让他的皇城内外成为金城万里的帝王子孙万世之业。于是,始皇不惜一切代价扩建秦都咸阳,便在渭水之南、长安城以西的上林苑中建造了宗庙、兴乐宫、信宫、甘泉前殿及被秦时之人命名的而后又著称于历史的“阿房宫”;著名的《阿房宫赋》写的就是它,西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烧的也正是它!不仅如此,而且长安城也已列入都城咸阳的管辖范围而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心地带;而在这若大的皇城之廓,秦王政凭靠险峭的华山为城,就着滚滚黄河做护城池,真可谓是“金城万里,固若金汤。”从而达到他梦想的“长治久安,长久安宁。”造福于子孙万世后代。
但是,如今据说阿房宫的身世之谜:皇帝的“办公楼”只有三堵墙!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晚唐诗人杜牧一阙《阿房宫赋》,至今余音绕梁,三月不思肉味。
但2005年11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千年盛名的阿房宫只是一个绵延千米的大土堆,当年也未被付之一炬……明年,这份考古调查将刊登在国内权威考古杂志上。
昨天,本报记者提前揭秘千年阿房宫的“身世”之谜。
名宫无宫:皇帝“办公楼”只有三堵墙!
西安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街上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李毓芳准时起床,随便煎个萝卜丝饼,骑着助动车就上“工地”去了。
李毓芳口中的“工地”,她不说,你永远猜不到,就是闻名遐迩的阿房宫。
两年来,位于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的这个“工地”上,不管酷暑寒冬,都能看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来回转悠,她就是李毓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
西安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动用70万囚犯和农民,一边在骊山脚下建陵,一边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修筑规模雄伟的阿房宫,先建朝宫前殿,宫未建成始皇驾崩。
“是时候让大家对阿房宫有个正确的认识了。”李毓芳一声感叹,她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对阿房宫有着最美好也被认为是最理所当然的幻想。
经过两年的考古挖掘,她为阿房宫整理了一份新的“身世报告”,明年就将在权威考古杂志上正式刊登,其中最惹人注意的一条就是,阿房宫“名宫无宫”。
“目前的考古发现,阿房宫没有宫,前殿现场只有3堵墙,连南墙都没来得及起,很显然,当时盖得太仓促,而且尚未完成。”李毓芳比喻,前殿就是皇帝的“办公楼”,可“办公楼”现场,除了东、西、北面三堵墙,就只有一个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的夯土台基。
“考古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秦代建筑的痕迹。如果秦始皇当初造阿房宫气势那么恢弘,它的文化堆积到哪里去了呢?考古发掘中,汉代堆积层内出土了不少秦代板瓦片、筒瓦片,但是目前还没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当。”
基于以上疑点,李毓芳推断:阿房宫没有建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些专家认为,所谓阿房宫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前殿,不会再有其他建筑。
说烧没烧:杜牧合理想象误导后人,造谣误人子弟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前院矗立着一块高3.3米、长11.7米的黑色大理石壁,镌刻着晚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不仅详细描述了阿房宫的恢弘气势,也留下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千年传说,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就连李毓芳当初来到西安,脑子里也全是杜牧笔下的场景。这岂不是让杜牧冤枉项大侠这么多年的历史岁月?
“会不会阿房宫里那些秦代建筑都随着当初项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这个问题在李毓芳的脑子里徘徊了好长一段时间。
李毓芳曾对咸阳宫进行过挖掘,如何认定是否经过火烧,她很有经验。在对阿房宫前殿的考察现场,李毓芳第一次对杜牧提出了质疑:没有被烧的红土、灰迹、结块,在阿房宫前殿台基的勘探和试掘中,其地层关系基本是耕土—扰土—晚期堆积—夯土台基或耕土—扰土—汉代堆积—夯土台基,也就是说,没有一处有被烧过的迹象。这么说,这小杜这个小子作文章欺骗了世人!
“火烧阿房宫应该是误传。”李毓芳得出这个结论,文献史料也支持了她的这个观点。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在咸阳屠杀民众,“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这里所说火烧秦朝宫室的地点在咸阳。
“秦咸阳是秦朝首都,所烧毁的也是首都宫殿,根本不是秦朝时代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她说。
那为什么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得如此绘声绘色,甚至有图做证?
“阿房宫图出现在明代之后,得出这个考察结果后,我又仔细阅读了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我认为杜牧所描述的阿房宫是他自己的合理想象,而明代后出现的阿房宫图就是建立在杜牧的这个合理想象上。”李毓芳认为,杜牧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描写阿房宫,而是想讽古喻今。
“杜牧的合理想象,千年以来,无意间误导了大家对阿房宫的认识。”
上林苑内:“皇家花园”住进铁路大厦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人就在自己的后花园中建有楼阁亭榭,修了小桥流水,这是阿房宫考古的一个意外惊喜。
“从前殿考察不出阿房宫有宫,我们加大了搜索范围,却在距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发现了一处非常精致的秦上林苑后花园景观园林建筑遗址。”
考古人员在这一遗址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段由鹅卵石砌成的水渠。水渠修筑精致,蜿蜒流淌,比较窄,也很浅,与其他地方如汉长安城发现的专门排水的水渠大不相同。它应该是秦大型建筑后院的园林景观流水水渠,两边向外的两排石头可能是渠水漫出后,皇族作嬉戏踏步之用的。
经分析研究后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是战国秦上林苑一大型建筑后花园中的景观流水遗存,这也是我国首次在上林苑中发现的景观流水遗存,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皇家园林布局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段意外的惊喜没让李毓芳高兴多久,因为它牵出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名词———上林苑。
“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内。”李毓芳说,上林苑是皇帝的私家花园,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宫殿建筑近百所。它简直大到不可想象,从地图上看,它北起渭河,南至秦岭,最东端在蓝田县,西边一直要延伸到周至县。
“北京的颐和园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颐和园我一个上午能走完,要是上林苑,我坐车一天都逛不完,它比整个上海都大!”
“这么大的一个皇家花园,如今被压在铁路、公路、高楼、大厦、学校下。”李毓芳很痛心,但她更多的是无奈:这么大的地方,谁都知道要保护,可怎么保护,哪里来这么多的钱?
“这里的高楼早就盖起来了,现在有了学校有了商店,铁路都通了进来,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的文物,损毁得已经相当厉害了。”
■新闻链接
李毓芳说:阿房宫有多大我会继续考察
李毓芳,今年60岁,自称“一名最普通的考古工作者”,但是她的工作简历告诉我们:秦都咸阳城、西汉首都长安城、秦汉栎阳城都是经她之手考古发掘,更是与老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西汉宣帝杜陵首次挖出了寝殿、便殿、陵园门祉。
工作中的李毓芳绝对一丝不苟,大家都体谅她,不让她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成天上“工地”,但她无论风吹雨打也没离开过“工地”一步。
采访结束时,李毓芳在电话里说,阿房宫到底有多大,李毓芳还会继续考察,一定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说了老半天,这阿房宫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不是前后矛盾重重?
■新闻人物
1967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李毓芳不久之后的30多年,就一直扎根在全国各个“工地”。
她现在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
李毓芳的爽朗在考古人员中实属少见,60多岁的她还是个“追星族”。“今年国庆听说女排有个见面会,我拖着老伴一起去要签名。我还上台做了游戏,拿到一个全体女排队员签名的排球,拿了球我一路小跑回家,生怕被人抢走,现在它被放在我家的电视机上,我还给它戴了个帽子!”
每天晚上6点,打20盘乒乓是李毓芳雷打不动的保留项目。工地上的两个技术工人轮番上阵,每人陪她打10盘。在西安的这个“工地”,李毓芳是“球王”,老有“不败难求”的感觉。上个月来了6名记者,李毓芳组织了个对抗赛。”
对工作尽心尽力,李毓芳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直到现在,我拿出女儿的相片,还是忍不住要流泪。我是真的对不起她。”成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对死人的关照永远比活人多,李毓芳深谙这个道理。
“结婚后我们夫妻俩连孩子都不敢多要,只生了一个,现在哪对老夫妻不是儿女成群的?可就是只生一个,都没法照顾好。”女儿今年33岁了,也开始懂得体谅母亲,但李毓芳始终对她抱着愧疚。
好!放过这一段小插曲,至此让我们再回去看看秦始皇的超级梦想——
然而,事与愿违,及至秦始皇入殓皇陵不久,在陈胜、吴广大举义旗的影响之下,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很快便推翻了这威震四方的秦家王朝。此后,又经过五年之久的楚汉相争,得胜者汉王刘邦和文武百官经过反复争论比较,最后还是把都城定在了长安城,而且由丞相萧何主持建造了帝王宫殿。不过当时的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其后又营建了未央宫,作为西汉京城的主要宫殿,而且她还是后来居上的新王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至隋初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枢。时至汉武帝刘彻时期,长安城的宫廷苑囿和社稷坛庙以及明堂陵墓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水平已达到极盛阶段;不言而喻,长安城在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艺术也已发展到一个不可低估的水准,从而为她的“长治久安”和“长久安宁”酝酿着物质和精神之中的“良药和灵丹”。
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风水总还要轮流的转!长安城也曾在三国,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北朝的北魏、东魏和北齐时期一度遭受帝王们的冷落,没有把她视为帝王之都,而分别是魏许都许昌、洛阳,西蜀成都,东吴建业即金陵今南京;东晋及南朝的都城建康,以及北魏都城恒安即平城即今山西大同,东魏都城洛阳,北齐都城邺即今河南安阳即今河北临漳县南近漳河。由此可见,各朝各代的都城都有所变迁变化,并非是一成不变。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长安地形的险要与重要仍然是世人不可忽视的经济和军事要地。所以不久以后,西魏、北周及隋唐又将长安重新当作帝王们的京都。不过在隋文帝杨坚夺得北周政权后,都城仍利用汉长安旧址;但在第二年,文帝又在旧城东南龙首山南麓建造了新都,取名大兴城。及至唐代,京都长安城沿用了隋时的大兴城;而且唐太宗李世民又在贞观八年634年为其父李渊在长安城东北苑内龙首原高地上建造了仅供夏日消暑之用的大明宫,继而后来在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年关于这大明宫的大致图形在后文的“47、京师第一枪”里有利用autocad绘制的图形,但没能传到网络上去,不知是何故?
在这大唐朝前期百余年的时间里,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到了唐代中叶的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已发展到鼎盛之期;至此,这京都长安似乎达到帝王们梦寐以求的“长治久安”、“长久安宁”之夙愿!虽然这若大而又繁华的京城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衰落下去,但在终唐之世,她仍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时期。当然其中的建筑技艺也有巨大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达到当时建筑技艺的最高峰。就因如此,这座古老而又富于变化的京都早已名冠天下、声扬四海,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又由于她的城内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周密的布局,所以她不仅影响了渤海国的东京城,而且还影响了日本平城京(710~794年,在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794~,在今京都市。)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内部布局规划方式和唐长安城基本相同,不过它们的规模较小——平城京仅占长安城的1/4。所以,时至唐代中盛之期的京城长安仍不愧为全世界最宏伟壮观的帝都。
西安兵马俑
现如今,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资源现有105处,其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占77处,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辐射的四条旅游线路。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又形成了不同内容、景观别致的10大旅游区、10大景点、5大主体旅游系列以及各具特色的专项旅游系列。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漫步古都西安,随手抓一把黄土,都会感到历史的凝重。古都西安史称长安,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长达千年的历史,给古都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西安堪称一座天然的“立体历史博物馆”。让我们踏上这片陌生而古老的土地,走入古都的怀抱去体验它的古朴厚重与欣欣向荣。
西安之游可以用“古趣横生”几个字来形容。这座千年古都可供游览的名胜很多,如: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明代的钟鼓楼等等,最为著名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墓地。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秦陶俑,而今遗址上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轰动当今世界。走进展厅,望着那曾被滚滚黄土掩埋了2000多年的兵马俑,它们那高大的身躯和整个军阵的森林气势,以及军阵所营造的威慑,使观光者无不为之惊奇和沉思。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的那样:不到西安,就不算到了中国;不见兵马俑就不算到了西安。
城南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亭台楼榭,跌宕涟漪的池水,婆娑起舞的杨柳比起兵马俑的壮观可谓又一番胜景。华清池以骊山下涌出的温泉而闻名。据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十月都到此来游玩。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下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句。如果您有一个时间充裕的周末,不妨去拜访一下壁立千仞,动人心魄的西岳华山。领略“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奇险,听一段劈山救母的美丽传说,去看看武林顶尖高手“华山论剑”之千古圣地。
景点名单:
市内:钟楼、鼓楼、清真寺、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和大慈恩寺、小雁塔和荐福寺、大兴善寺、西安古城墙、大雁塔北广场、八路军办事处、书院门一条街
西线: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昭陵、杨贵妃墓、唐墓、霍去病墓、太白山、宝鸡嘉陵江源头、关山牧场、钓鱼台、法门寺
东线:兵马俑、秦始皇、华清池、华山、西安半坡遗址、骊山临潼博物馆、鸿门宴遗址、扁鹊墓
南线:兴教寺、香积寺、杜甫祠、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蓝田猿人遗址、张良庙、武侯祠、榨水溶洞、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水陆庵、汤峪、金鱼沟、草堂寺、仙游寺
北线: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司马迁祠、洽川自然湿地、壶口瀑布、榆林、三原城隍庙、药王山石刻、耀州窑博物馆
据说,到底有多少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已成为历史悬案!更何况,在唐末五代十国的乱世之秋,它的废都旧址之上,还曾出现过假冒伪劣的冒牌皇帝?这位冒牌皇帝就是本部小说《乱世英魂》之中所谓的“混世魔王”安庆皇帝程世皇。
究竟有多少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历来说法不尽相同。有11朝说,12朝说,13朝说,14朝说等等,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持11朝观点的人认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依次为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这11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的事实没有任何争议。
在此基础上,持12朝观点的人增加了西晋,晋愍帝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在长安正式宣布即位。这个王朝虽然只持续了4年,但西晋在西安建都的事实却是确实的。
持13朝观点的人在肯定12朝的同时,又增加了东汉。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董卓扶持,迁都于长安。直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杀,献帝才离开长安,建都3年,也是事实。
持14朝观点的人,增加了大夏王朝。大夏王朝在今天陕西境内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都城统万城(陕西靖边县)是否归于长安的范畴。从历史上讲,长安是以关中地区作为区域背景的,统万城当然难以纳入西安的范畴。但是西安又是陕西省的省会,从这个角度,勉强也能说得过去。但是这也过于牵强瞎扯,统万城就是统万城,又不是在西安!
还有人相继又将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黄巢起义建立的大齐政权、李自成起义建立的大顺政权也纳入了在西安建都的范畴,这样又使西安建都的王朝增加到了17个。但是,历史上却又把武周政权、大齐政权、大顺政权看出是非正统正史的政权。
武周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有两个疑点:一是它是独立的朝代,还是唐朝内部的过渡;二是都洛阳还是都长安城。我们暂且认定它是一个独立的朝代,那么武则天确在洛阳登基,且长期在洛阳执政,长安仅作为陪都。然而由于武周王朝时,唐朝的根基仍然保留在长安,武则天也有相当多的时间在长安处理政务,长安仍然是国家政权的中心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西安建都算此一朝也绝不为过。
两个农民起义政权虽然短暂,对国家有效控制的机构尚未形成,但他们确实推翻了两个前王朝,在权力真空状态下,这两个农民政权起到了国家政权中心的作用,他们在西安建立的政权,勉强地说,也不失为准王朝的存在。
目前,最为权威以及官方的观点认为,西安建都的朝代为13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保守,但是不容争议。就是这13朝,也足以使西安(古长安)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第—古都与古罗马、古雅典、古巴比伦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但是,如今五代十国乱世之际的京城长安,在耶无害的眼里,早已是历经风雪沧桑,她的身上依然残留着昔日战火风云打烙出的伤痕。虽然西汉王朝在此曾建造过“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雄伟的皇家宫殿;但是,在销烟战乱的年代,她们依旧厄运难逃,帝王们梦想的“长乐未央”之意已无可避免地在刀枪与烽火之中被抹杀着。随着朝代的更替,帝王之都也在东迁西去;然而,长安城毕竟是长安城,虽然她在大唐天下之末曾遭受到黄巢起义军中叛将朱温的破坏,但是,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依旧是天下英雄奇才所齐心协力向往的京都。
就在距今的三年前,也就是在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朱全忠曾劫持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并于本年将昭宗杀害,扶持哀帝李祝即位后未改元一直沿用天佑年号,而且还盗取木材流运于洛阳,所以今日长安城内的宫廷木榭还留着残崖断壁的痕迹。耶无害眼望这些已远无昔日之辉煌的京都遗物,他的心中怎能不犯起阵阵的忧虑?他心里知道,要想让这破烂不堪的废都再现昔日之光彩,那将会花费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去全力辅佐一位大智大勇之明君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战乱纷纷的年代,实在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唐末之际,黄巢兵乱,天下饥荒。及至梁王朱晃改王称帝,大赦天下,改天祐年号,国号大梁,时入开平元年四月,即公元907年四月。奉唐昭宣帝李祝(chu)为济阴王,一切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旧臣官爵并如故。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京长安,以京兆俯为大安府,置佑国军于大安府,更名魏博军曰天雄军。为此,废京长安为程世皇取而代之,命曰“混世魔王”。随后,梁帝朱温?朱全忠迁济阴王于曹州,存之以棘,使甲士守之;以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同年五月丁丑朔初一日,以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武顺节度使赵王王容守太师,天雄节度使邺王罗绍威守太傅,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兼侍中。
直至今日,也就是在唐哀帝李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唐朝灭亡、梁王称帝之后,人中豪杰王建在蜀川称王。然而,他们绝然没有想到,也根本无法知道,在被后梁王朱温废弃的旧都长安城里竟钻出一个假冒伪劣牌的昏君皇帝程世皇!不仅是蜀主王建,就是晋王李克用、吴王即淮南王杨渥、吴越王钱镠、南平王高季昌等各地枭雄们都无从知道这程世皇的来历,更无法知道程氏家族又是如何沿袭前朝体制来惨淡经营治理他那事乱非非的天地之国;他们也只能是对这位程氏尊神敬而远之或是遣使访问罢了,而无权过问或是干涉这程氏家族的存在。但是,这也是程氏家族没有侵犯其他各国利益的情形之下,才使得各地王侯枭雄暂时没有对这程氏家族采取任何行动。
然而,耶无害的心里明白,程氏家族在被别人废弃的旧都里营建起来的京城之国并不会长久,它将很快会遭受世乱之灾;但是,就是因为此种原因,他才怀着一颗火热的报负之心前来参加京试,希望得以选拔入朝而去竭尽所才去励精图治,古都长安及普天之下必会大为改观。
俗话说,“乱世英雄”。耶无害是报着一颗治理天下的赤诚之心步履在长安大道,凝望着缕缕的残肢断片而,他油然从心底思索着这今后的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他心里知道,在当今天下宦官专权、军阀势力藩镇割据的情势之下,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而决不能三心二意,决不能“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地见异思迁;否则,那将会一事无成、空惘一身于一世。因此,耶无害正是抱着一颗心向“长安”的坚定之心而前来参加京城殿试。有道是“一仆不侍二主”,耶无害的内心之愿便是希望能够在此次的殿试之后被选拔入宫,从而为一国这主分忧解难,为治理天下而竭尽所能报效国疆。
此时此景,耶无害已久久沉浸在对古城长安的思索里。不知不觉地,他已走过这城内的曲曲巷巷,现在耸立在他面前的正是他久久向往之中的慈恩寺大雁塔。仰望高塔,但见它线条粗状挺拔,清晰逼直,丰满阳刚,**方正,真似如颜真卿的正楷书法一般端正方方!简而言之——大雁塔犹如颜真卿的楷书;小雁塔则犹如褚遂良的书法!
对于这长安城晋昌坊内的慈恩寺大雁塔,咱们有必要再细作介绍一下。不然,你连这个大雁塔大致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岂不是白白来此一遭?
现如今,大雁塔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立的,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载了这慈恩寺塔的来历——据说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印度东北部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群鸿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故名。”在后来的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由唐高宗资助,便在寺内西院修建了由西方文明传播而来的大雁塔。在初建之时,慈恩寺塔为“外砖内土”的五层方形塔,后在武则天统治末期的长安年间又用纯一色青砖将塔改修成了方形楼阁式的七层砖塔,同时登塔的攀梯也改成了盘道,这就是和尚、尼姑口中常说的“七级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就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砖塔”。时至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慈恩寺塔又被改建为十层,那就是“十级浮屠”;以后又经烽烟战火的破坏,寺塔仅剩下七层。
如今耶无害面前所看到的这七层残缺之塔,就是在大唐之末依然还不甘懦弱而挺立在长安城南端的大雁塔。
不过到了明代,大雁塔又遭残坏,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即是现如今的大雁塔。塔高59.9米。塔基座东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1米。好家伙!足有现代高层住宅23层楼之高!怎能不令人惊叹大唐建筑的高超绝妙!还望各位在有生之年能够瞻仰一下这大雁塔的尊颜!在塔的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其中唐太宗所撰圣教序乃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玄奘法师所译佛经著作的总序。书者为大唐书法家褚遂良,字体秀丽,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著名石碑。塔的门楣、门框,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画面严谨,线条遒劲豪迈,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慈恩寺大雁塔至始至终都是西安市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之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0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
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20元(登塔需另加15元)
这便是耶无害所看到古城西安的大致情况,至此我们再书回正传——
再看此时此景的耶无害,只见他手牵着小毛驴边走边仰望着这粗壮挺拔的大雁塔的容颜,不知不觉之中,他已游步来到了大雁塔的正南门。于是,他便将毛驴拴在高塔之下的树丛里,打算登览一遍这引人注目的高塔及至俯视这苍老残破的京都。
在前文已经说过,三公子耶无害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爱独来独往,爱独立思索,更爱独自查寻他所不了解的重大疑团。如今前来赴京赶考的他,虽说是重任在身,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心中所要清除的种种疑团,也没有忘记他所要寻找的大逆不道之杀手阿里耶库尔及燕山浪魔,没有忘记静眉道长对他的谆谆忠告,没有忘记家园亲人对自己的美好寄托,更没有忘记他对天下江山风物的无限崇敬之情。犹如历代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侠士剑客一样,耶无害也是位爱好游历天下名流江川及佛寺古刹的侠胆义士,而且他也是位时常寄情于山水田园及名胜风物古迹的文客骚人。睹物思情、观山作诗作画是耶无害信手拈来之事。如此看来,各位不难想象,三公子耶无害已是位内修文德、外练武功的进取之士;更何况他的文采和武艺已非同一般,这当然大部分在得益于他所拜认的儒佛道三位名师,即儒学名曹吕庄,佛祖武林至尊法深大师,第三位则是来自巍巍昆仑山脉紫阳洞的静眉道长。所以在此称道文人书生模样的三公子耶无害已是位浪迹天涯的“万里独行”大侠并不过分,而是恰如其分。虽然他身怀绝技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亮相;而且他也没有向家园亲人提及此事,因为他心里知道,他从小就是体质瘦弱,他的父母是早已明令不允许他练武,兄弟和姐妹们更不会知道他在外游学竟已练得了一身好武艺;但是,终会有一日,而且三公子耶无害也是非常的自信,自信他有朝一日会在江湖武林之中大显身手,并且江湖上所有的大逆不道之人事物将会被他清除得一干二净!
然而,耶无害心中明白,要想做好这治理天下的大事,仅靠他个人的一片激情一阵空想和微薄之力远远不够:首先必须坚持的一点是,“正人先正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小的好事积累多了,终究会成为世人称道的大善大德之事;然后所要做的,那就是号召全天下有志之进士及至所有的人民群众、才子才人甚至庸人、恶人、废人都要武装思想行动起来,与江湖世间各种花色的“阴险狡诈”、邪恶之气作以坚决彻底的“征战”。不过这里所说的“征战”却容含大宇宙人世间的一切争战,那当然包括世人向往的正义之战;对于非正义之战,那则是有志之士、正义之人所要制止或是调和。如若广而言之,这“征战”里又包含“文武技艺”之内与之间的“战争”。对于这一点,耶无害早有预感。他预感到,在不久以后的将来会出现“江湖大战”、“文学大战”、“技术大战”、“艺术大战”及至“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等各色各样的战争。所以,如何阻止或是削弱这些战争的烈度还于世间一个太平,将是象耶无害这样的仁人志士所要肩负的重大之任。
往昔孟子曰:“仁者无敌。”;“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两句分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尽心下》的孟子名言,其中的大意是说——行仁政的君主,没有谁能敌得过。因为行仁政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没有人敢与之为敌。仁的意思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把‘仁’和‘人’放到一块儿说,就是为人的道理。人人都能“仁爱相处”,就实现了儒家所说的道。孟子在《孟子?离娄上》还曾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句话的意思也非常明了,那就是说“人人都能做到亲爱父母双亲、尊敬长辈,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以上所用的孟子三言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的意思是说——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用这样的‘王道’去统一天下,那是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的。
对于深受孔孟儒家思想曛陶的三公子耶无害来说,如何用“德政”和“仁政”的道理来治理国家、安定天下已是了如指掌;但是,如今还欠缺的是,那就是正义的力量、权势和一位贤明的国国君。耶无害心中非常明白,要使天下长治久安、国富民强,这绝非是心想事成、易如反掌的事,这则需要一个漫长漫长而又幽远坎坷的变迁过程,需要用时间来等候,需要用生命来等待,需要更多的人民大众和英雄志士去努力奋斗,而绝不能去幻想、去期待一个无残杀暴虐的太平安乐世界。明天虽然会更好,但她仍须要今朝今宵的不屑酝酿和创造。
这几段长长绵绵的叙说,还不足以全面地探讨到三公子耶无害的内心世界和远大志向,但是,从这以后他的行动之中,你会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耶无害的内心所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孟子也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再看此时此景的三公子耶无害,他早已被眼前的两面、字体清新秀丽的碑文所吸引住,这正是他勤学好思、洞察世事的再现。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相连即文章。”勤于思索探讨,人自然会示增长一些知识。
你道这两通碑文是何等之物?为何倍受三公子耶无害这等人物的青睐?实不相瞒各位,耶无害不仅是位侠肝义胆的剑客,而且他也是位难得的书法迷恋者。他曾经用少时同窗好友刘振天所赠的“狐仙笔”磨练过众多画师、书法家的画风和字体,无论是被尊称为“草圣”的东汉敦煌酒泉人士张芝?张伯英和被称为“书圣”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唐人颜真卿楷书的丰满阳刚和褚遂良的苗条秀丽,以及“张草张巅”张旭的龙飞凤舞;更不论是风流千年堪称“画绝”美称的顾恺之绘画上典型的“魏晋风度”,也论是与顾恺之齐名的画师及陆探微及南朝齐梁时期的张僧繇和号称“画圣”的北齐人杨子华,隋代名家《游春图》的画者展子虔,唐代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韩滉以及“梦游所见”明代的唐伯虎,对于这些名人名家的字体和绘画的艺术风格,三公子耶无害全全一饱眼福而且亲口尝试过它们的味道。
有道是“书画不分如姐妹”,即使是画师的书法风格,耶无害也曾经亲临摩练过,并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纯粹以书法著名于世的大家的字体风格就更不用多说,耶无害早已将它们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简直可以达到登峰造极、以假乱真、真假难辨、真不如假的地步;而且他的字体变化自如,摩谁象谁,更能独创风格于一体,简直令人瞠目惊叹——其绝无比!就因为他具有这方面的才能,所以对千年之后世的影响还是源源不断。虽然他无从知道他在书画领域影响到哪些后人,但是,也许当时当代的耶无害会揣测估计到他的书画风格将会影响传播给后世后人,至于是具体的哪朝哪代何所人物,他当然是难以得知;即使在梦境之中他能朦朦胧胧得知一些,但那毕竟还只是寥寥无几的人数。
所以对于后世的书画名家,诸如宋代著名长卷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潇湘图》的画者董源,《溪山行旅图》的画师范宽,《采薇图》的画家李唐,《清明上河图》的大作者张择端,《千里江山图》的构思者王希孟,《秋庭戏婴图》的描绘者苏汉臣;南宋名作《泼墨仙人》的画家梁楷,《踏歌图》的画师马远;《文姬归汉图》的作者金国作者张属;元代三清殿大型画《朝元图》的绘画者洛阳马君祥及儿子所领众多工匠画师,《鹊华秋色图》的书画作者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绝笔之作黄公望,《渔庄秋霁》的画者倪瓒,赵孟頫的外孙、《稚川移居图》的画士王蒙;
又如明代《风雨归舟图》的作者戴进,《庐山高图》的画者沈周,《真赏斋图》的画家文征明,《墨葡萄图》的悲创作者徐渭,《葛一龙像》的作者明末清初的肖像画家曾鲸?曾波臣,《雨后春探》的作者明朝“遗民”至大清朝的弘仁,《夏山过雨》的创作者龚贤,《荷花双鸟》的挥毫者朱耷,清朝《华山秋色图》的绘画家王原祁,《山水清音》的艺术大师石涛,《山僧叩门》的神奇之士金农,祖籍意大利米兰、《八骏图》的作者清高宗乾隆时期的传教画士giuseppe castiglione(郎世宁),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间以画《墨竹》著称于世的画竹专家郑燮?郑板桥,“工笔”界画《汉宫秋月》的画家袁耀,清末海派画士《游渔图》的作者——僧人虚谷,于1888年完成的《关河在望》的作者任颐?任伯年,清末民初的海派画家杰出代表——《桃花图》的作者吴昌硕;
再如14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犹大之吻》的绘画家乔托,俄国著名拜占庭圣像大师——《圣三位一体》之名作的僧侣画家安德烈?鲁勃烈夫,尼德兰名画《妇女肖像》的作者魏登,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春》的绘画家山德罗?博蒂切利,16世纪的艺术巨人《末日审判》的描绘者米开郎基罗,文艺复兴时期画派威尼斯venice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暴风雨》的画作者乔尔乔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该拉忒亚》的作者拉斐尔,源于希腊神话的意大利文艺学术作品《劫夺欧罗巴》的创作者提香,波斯细密细《卖驴》的画家米尔扎?阿里,佛兰德斯人体艺术家《美惠三女神》的创作大师鲁本斯,17世纪荷兰举世名作《浪子回头》的油画画家伦勃郎, 荷兰派画家——《情书》的描绘者维米尔,曾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院长、《马斯达?佩亚》的肖像画师sir joshua reynolds(雷诺兹),英国新古典艺术作品《恶梦》的构思家henry fusily(亨利?弗斯利),英国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怜悯》的作者——诗人画家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英国杰出风景画家——《暴风雨》的作者william turner(威廉?特纳),专业风景画家——《从主教庭园看索尔兹伯里教堂》的描绘者john coustable(康斯特布尔),英国油画《帕尔塞福涅》的绘画者罗塞蒂,取材于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歌《水车小屋的姑娘》的油画《四月的爱》的作者——拉斐尔前派中的年轻画家arthur hughes(阿瑟?休斯);
再又如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忧郁》的画师阿勃莱希特?丢勒,这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德国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海滨修道士》的描摩者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德国浪漫主义画派先驱——《晨》的创作者奥托?龙格(otto runge),深受法国巴黎巴比丛画派影响的年轻画家——《洛林的纺纱女工》的德国画家马克斯?利伯曼(max lieberma
);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的西班牙,也有许多书画风格独特的大师,如《托莱多风景》的作者埃尔?格列柯,油画《维纳斯与比丘特》的宫庭画师委拉斯贵支,纪实性画面《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的宫庭首席画师戈雅;《阿卡迪亚的牧人》的创作者法国人尼古拉?普桑(nicolads poussin),法国艺术大师《舟发西苔岛》的作者让安托万?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u),《餐前祈祷》的绘画大师让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法国宫庭式罗可可风格的晚期代表画家——《浴女们》的绘画家弗拉贡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鸿篇巨作《拿破仑加冕式》的政治画家——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法国著名女性人体美的描绘家——《泉》的作者安格尔,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及人物画大师——《梳妆》的作者柯罗(jean batiste corot),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巨幅油画《沙尔丹纳帕勒之死》的作者德拉克洛瓦,法国“农民画家”——《播种者》《拾穗》和《晚钟》的作者让一弗朗索瓦?米勒(jea-francois millet),法国巨幅油画《画室》的作者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rt);
还有瑞士画家——《奔流不息的波特》的作者勃克林,美国油画《生命线》的作者温斯瑙?荷默(winslow homer),俄国油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的作者列宾,日本画家——绝笔名作《保津川图》的作者圆山应举,《针线活》的作者喜多川歌吕,瑞士绝代绘画艺术大师——毕加索,以及中国近代的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
对于这些纷纷扬扬而又难以数尽的书画名家名流,虽然来自于不同的时代、国家和地区,但是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书画”的共同特点而且存在着无穷无尽、千丝万缕的影响和联系。很难说,这些后世的各地书画名家没有受到中华古典书画艺术品的作家影响;更难说,这位堪称各派书画艺术风格集于一身的全才之士三公子耶无害,对后世的影响力没有波及到距他千年又万年、千里又万里的书画名流!
透过这漫长而又幽深的联想和遐思,是否能给各位折射出三公子耶无害的内心世界和辐射之气?这也很难说,也许能,也许不能。这就要看看耶无害这等人物的造化和命运,老天真会让他得天独厚?真会让他有这么虚谎的能力?
有道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相连即文章。”正因如此,耶无害凝视着这大雁塔南门东面的碑文,又不由地荡起了片片思絮。他心里知道,这列碑文乃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书其文者乃是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那楚楚秀丽动人的的字体,无不令人感到清新盎然,更令人联想翩翩!而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他面对着这清新秀丽的字体,自然而然地处在了翩翩的联想之中。他联想到他所曾经亲手磨练过的诸多名家字体的形形**,在这联想的一瞬之间,他已将各具特色的字体与褚遂良的苗条秀丽作以短暂而又深刻的对比。而且他还联想到他初来京都在长安碑林里所欣赏到的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尤其是号称“楷书第一”的欧阳询的杰作,挥毫丰润饱满的颜真卿精品,行笔清丽刚正的柳公权之书法,擅长铁划银钩的褚遂良的宝墨之迹,运笔婉转曲流的李阳冰佳品,王羲之的集圣教序,符秦的广武将军碑文以及虞世南、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士的手笔刻石,这些堪称国华精萃的书文,一一在耶无害的脑海里闪耀而过,让他感到一阵如“散花天女”般的辉煌,让他感到五彩缤纷、眼花缭乱,更令他沉入一种无限的陶醉梦乡;然而,虽然这百家荟萃而来的书法精品接连而现,但是,耶无害面前这碑文上的褚遂良之笔法却毫无逊色之迹,相反地,褚遂良的传神之笔在群星璀璨之中更加显得神采奕奕、别具一格。
片刻之后,耶无害不由自主,逆时针绕着大雁塔细细打量。只见这高壮雄伟的大雁塔塔身呈方形角锥,各层塔壁之上都有突出墙外的砖砌隐柱、斗拱、栏额和塔檐。而它每层的四面都设有可向外眺望的砖券拱门,犹如这巨塔之上留置下来的千里之眼,又似如塔身之上四通八达的顺风之耳。这正如唐朝文人章八之所写的《题慈恩寺塔》:
七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讶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
四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
听完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七言律诗,再说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只见他很快已绕到塔身的西门,和刚才欣赏书法家褚遂良的碑文一样,他又禁不住对西门的石刻图案凝思鉴赏起来。只见这西门的门楣之上,和底层的其他三座拱门的门楣一样,上面全布满阴纹石刻图案,有蔓草、云龙、佛像等连绵的阴刻图纹;而且这些图案画面的布局严密紧凑,线条也是刚毅遒劲、气度非凡,这自然而然为这座仿木结构的方形楼阁式砖塔添了姿、增了色,同时也使它的身价倍增。然而,在耶无害的眼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却远不止这些,因为前有名家碑文石刻,后又要再现一碑名家书文刻石,更何况这西门的线刻殿堂图却是最为著名,而且这殿堂图之中所呈现的殿堂重檐、斗拱、筒瓦、檐角铁马及立柱等细部构造,全为大唐王朝遗留下来的珍贵之物。
等到三公子耶无害再次绕到大雁塔地正南门时,只见他所推测想象之中应有的石刻碑文果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并且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写后镌刻而成的唐代名碑。
至此,耶无害已绕大雁塔的底层尽情地欣赏一周,现在他已经望门而入,决定登塔瞭望一番古都长安的苍老容颜。
然而,三公子耶无害绝然没有想到,在这座古老的大雁塔之中竟隐藏着一种深暗无比的阴森杀气!而且这股杀气曾经弥漫了武林各门各派,使整个江湖及至天下人士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这股阴暗的杀气正是众多武林正义人士立志要赶尽杀绝的斜(邪)恶之气,它们绝然逃脱不了正义的眼光与耳廓;虽然这股股阴森的杀气不知何时为尽,而且也不知正义之士要付出多少血汗,甚至还要付出凄婉的泪水,可总有一天,这天下的江湖山川会变得更加明朗妩媚,更加清澈安祥。
此时,耶无害攀登着盘旋而上的楼梯,随着内部光线的逐渐黑暗,他渐渐感觉双腿象灌满铅水一般,使他每登一阶都要艰难地迈出沉重的一脚,使他感觉黑幽幽的前方是那么的漫长又渺茫,仿佛这昏暗的盘梯会走向一个与世隔绝的黑***,也仿佛这盘梯会伸向一个无穷无尽的深渊……
眼前的昏暗、心中的沉闷终于使得三公子耶无害慢慢趋向一缕光线传来的地方。但是,几经这昏暗而又旋旋而上的盘梯之道,耶无害仿佛已迷失方向,更不知道他究竟已钻到大雁塔的第几层。
终于,耶无害的面前已豁然开朗,他面对着这砖砌拱门之外广阔低远的景象不觉松了一口气,他刚才那种压抑沉闷的心情也终于有所舒展,而且他已辨认出他此时所高居在上的地方正是大雁塔第六层的西门之外。
于是,耶无害纵眼西北望去,只见一座密檐式方形砖塔正在与他遥遥相对。耶无害凭着自己一双火眼金睛般的眼力透过层层迷雾,已能清楚地数见这座密檐式砖塔共有十五层,而且逐层向中心顶点收敛,呈流畅的卷杀轮廓;它的每一层的四而都设有圆形的拱门,使得这座高耸的的砖塔远望而去更显得玲珑秀雅、别具一格!
此时此刻,这座渺小玲珑的砖塔,在耶无害的眼里更象他在梦境之中所见到的托塔李天王?李靖手中的震妖宝塔;然而,他对这座长安城内排居第二的砖塔却是久已不漠生。很久以前,耶无害就曾经听他的儒学名师曹吕庄介绍过这座仅次于大雁塔的小雁塔。并且在一年之前,他就曾经亲自攀登过小雁塔,当然对它外表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的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图也作过细细细鉴赏;而且他还从曹吕庄先生那里得知,这座小雁塔修建于唐中宗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这塔座落在大荐福寺内,而这大荐福寺乃是由初名大献福寺改换而成,寺址原为隋炀帝杨广居藩时之旧居,至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献福而建立大献福寺。
弥望着那云里雾里而又远远的的小雁塔,三公子耶无害的眼波禁不住缓缓流动。那是一种幽蓝幽蓝而又充塞豪情与忧虑的眼神,是它在寻觅着光明的前程和正义之道,是它在触物生情感受着一切,是它在驱逐着阴险与黑暗的眼光,是它此时在俯视着古城长安的苍老容颜和那已蒙蒙不清的泾、渭之水。
这时,一阵西风迎面吹来,吹动耶无害的长发和衣衫在风中飘摆,吹动耶无害一颗破碎的心在随波逐流。此时此景,高高在上的他,又怎能不想起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派诗人杜甫?杜子美笔下那“沉郁顿挫”的《登慈恩寺塔》?他可是文坛诗界号称“诗圣”的大家风范,只可惜当世生活得太凄凉悲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终,他遇江水暴涨,连饿数日。县令送来白酒牛肉,遂暴饮暴食以解腹中之饥,大醉,一昔卒。就是这样,他最终死于由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时年770年,杜甫59岁。
遥想昔日之事,耶无害望着古都长安的内外,他的脑海里又回荡起杜甫那激昂慷慨的诗歌声——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许久,这沉重的诗歌声才慢慢在耶无害的耳边消失,他的眼神又重回到他所登临的大雁塔之上。直到这时,他方才意识到自己还未攀登到大雁塔的绝顶之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然而然,他会想到,既然来到此处,哪有不登至极高之理?况且他登塔的目的也就是要攀登上它的最高一层,不登到最高之处岂不惘为好汉一名?更惘来于一世!
想至此处,三公子耶无害决心重回到昏暗的楼梯去攀援到它的尽头。但是,有谁能想到,那儿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候着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