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5章 关起来的权力
    第545章 关起来的权力
    昆明池的水位下降了,就算是来了春雨也不怕昆明池的蓄水太多会决堤,今年开始这里就又可以重新蓄水了。
    沛水以东,长安城西南方向的几个村县,依赖昆明池的水源,但治水一直是个大难题,昆明池能够重新建设起来是有当年开凿昆明池的汉武帝打下了基础。
    现在重建昆明池以及其扩建都依赖当年留下来的基础,建设一个蓄水的水库或许容易,治理好水库却很难。
    这就像是断水与治水,想要截断水流很容易,可想要让河道中的水乖乖听话,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面对的问题。
    好在如今中原各地,在地上河的问题上,还显得不严重。
    其实,这可以作为李泰的括地志中的内容补充,可就当下来说,李泰的括地志足以在史册上大放光芒。
    李承乾一边走回去,一边道:“青雀近来在何处?”
    坐在轮椅上的杨内侍回道:“陛下,半月前送来的消息,魏王殿下还住在终南山上。”
    李承乾来到车驾边,脚步稍停,又道:“当年王珪一生都没能在终南山上终老,青雀倒是去隐居了。”
    杨内侍让身后的小内侍推着轮椅,又道:“陛下可以有事要叮嘱?”
    李承乾摇头道:“不用去打扰青雀。”
    “喏。”
    父皇与母后已先回去了,李承乾看了眼还与薛万备走在一起的太子,而后走上了车驾,低声道:“回宫吧。”
    皇帝的车驾离开了,长孙无忌还站在昆明池的堤坝边,看着水流倾泻而下,激起的一片水雾,还有不少人在这里欢呼着。
    一个时辰之后,水库终于平静了下来,长孙无忌走下堤坝,与裴行俭,薛仁贵一起走在河渠边。
    裴行俭对这位赵公很尊敬,因赵公就算是年迈,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令人心中不由自主地将身子放低了几分。
    这就是当年陛下登基之后,在朝中掌权数年之久的赵公。
    而现在这位赵公就算是退下了朝堂,也依旧挂念着朝政。
    长孙无忌道:“守约?”
    “末将在。”
    “你虽说武将,可老朽记得你是县官出身。”
    “正是。”
    “其实当初让你任职安西都护不是老朽安排的,是陛下一再主张的,也不知道陛下为何偏偏选了你,那时候安西都护的人选还有很多的,好在你任职安西都护府时,做得很好。”
    “让赵公见笑了。”
    长孙无忌走了一段路,见到远处还有一群孩童,他们拿着篓正在河岸边,将篓放入水中,等待着随着水流冲下来的鱼落入篓中,直到一条肥硕的鱼落入篓中,孩子就会抱着鱼欢快地跑回家。
    “你知道许敬宗为何执意要拿下南诏吗?”
    裴行俭迟疑道:“末将听闻许敬宗近来在忙吐蕃的事。”
    长孙无忌摇头道:“吐蕃的事就算是许敬宗不去做,吐蕃也一定是大唐的,老夫听说了许敬宗让你们各派一支兵马前往南诏,可这件事被中书省的侍郎们否决了。”
    薛仁贵道:“正有此事。”
    “如今的朝政形势就是如此,中书省有十九位侍郎,朝中六部各有一位尚书,那往后的事是中书省说了算,还是六部尚书说了算?”
    裴行俭听得很用心,赵国公是武德,贞观,到如今的三朝老臣,这位老人家的话是一定要听的。
    长孙无忌又道:“许敬宗惦念南诏是因他与陛下知晓,在南诏有一座巨大的铜矿。”
    裴行俭当即看了看四下,确认没有别人听到这话,这才放心。
    薛仁贵也意识到赵公所言,干系甚大。
    长孙无忌道:“许敬宗想要帮助陛下谋夺南诏正是因此事,朝中的事六部尚书要互相争抢权力,中书省也要来分,你们军中想要的还要你们自己去争取。”
    裴行俭又道:“可中书省一直不让军中发兵南诏。”
    长孙无忌道:“你们可以向陛下进谏,一件事有很多种做法,何必等着别人给的。”
    薛仁贵忙行礼道:“赵公所言甚是。”
    言罢,长孙无忌又走向了另一头,薛仁贵与裴行俭也各自离开去忙他们自己的事。
    长孙无忌知道陛下一心想要得到南诏,有些事总要有个开端的,别人没有点破的事,他这个舅舅愿意帮着陛下点破。
    太子正策马看着沿途的村落,长孙无忌面带笑容地看着。
    於菟策马上前道:“舅爷。”
    与先前裴行俭谈话时低沉着脸不同,面对太子,长孙无忌的神色是慈祥的笑容,道:“太子殿下!”
    “舅爷在这里是做什么?”
    “老臣在想陛下昨晚的话语。”
    “那舅爷可想明白了。”
    长孙无忌思忖片刻,道:“今年朝中被革职这么多人,导致朝中人心惶惶,当年老臣时常劝谏殿下的爷爷。”
    於菟道:“舅爷为国事担忧,於菟谢过舅爷。”
    长孙无忌抬头看着这个半大的太子,又道:“殿下不必言谢,当年老臣时常向殿下的爷爷劝谏,现在遇到了这等事,老臣听闻朝中人心惶惶,就会想着去劝谏陛下。”
    於菟点头道:“正是如此。”
    薛万备与上官仪也策马赶来跟上太子殿下,见殿下与赵公站在谈着,两人一起拉住缰绳,保持着距离不去听殿下与赵公的话语声。
    “昨夜,老臣听了陛下的话语,现在心中已有了明悟。”
    “还请舅爷赐教。”
    “陛下向来是律法严明的,看看那个水库,水若在昆明池中则平静,一旦突破了水库,则会泛滥。”
    “权力就是昆明池中的水,没有堤坝关着权力,权力就会肆无忌惮,陛下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将权力用律法圈禁起来,律法高于权力,则社稷久安。”
    於菟道:“来济老先生教导过,按照舅爷所言,父皇贬黜官吏与商鞅无异。”
    来济是个老人,来济的学问都来自古来的经典,太子殿下年幼蒙学之时就是来济在教导,教导了七年,直到太子前往西域。所以,太子会想到商鞅与法家是理所当然的,用来济的话来说将权力管起来,这的确很像法家的言论,无外乎与庶民同罪,这是司马迁在商君列传中所写的。
    是啊,太子本就是皇后所出,皇后苏婉是名门嫡女,武功苏氏中最出色的女子,还有当今陛下教导,这样的孩子就算是天赋平平,其学识又岂是寻常人能够比?
    更有精通史学的来济教导过太子,一说起治国的权力与律法的关系,太子很快就想到了商鞅,很庆幸的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扼杀商鞅的理念。
    来济成不了司马迁,但却能够通读史书,使史书的内容通过一代代人传下去。
    史家学说来源于史书上的历代人杰,代代人杰给后世的人们指路,告诉他们走过的路,就如商鞅走过的路。
    长孙无忌道:“这个大唐来之不易,老臣看过前隋的轰然倒塌,看到了多少人流离失所,看过中原各地的荒凉,若两晋以来就是因权力失控而造成的动乱,那现在再将权力,用律法将其重新关起来,又何尝不可?”
    於菟道:“舅爷所言极是。”
    瞧着外孙意气风发的模样,长孙无忌又笑了,他真的与陛下年轻时一模一样,当年陛下在这个年纪时很少骑马,但说起天下大事时,那时候的陛下也是这样的笑容。
    长孙无忌行礼道:“天色不早了,老臣先回去了。”
    待舅爷离开之后,於菟又将刚刚的话语说给了上官仪听。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上官仪听了之后,忙道:“殿下,这些话语万万不可告知他人。”
    “上官老师的意思是,这些治国理念不该告诉他人?”
    “除却陛下想让世人知晓,殿下也不该对外人说。”
    “这些话是舅爷所言。”
    闻言,上官仪神色一凛,又道:“殿下是储君,与寻常人不同。”
    在昆明池边转一天,於菟这才回了宫中。
    新殿内,李承乾正在与女儿用着晚膳,见是儿子回来了,便道:“一起用饭吧。”
    於菟行礼坐下来,接过内侍递来的碗筷,问道:“父皇,上官老师今天的一番话,让儿臣很不解。”
    “说说看。”
    平日里上官仪作为太子的东宫舍人,要跟随太子读书,并且还有教导太子之责,但凡太子闯祸了,上官仪还要背责。
    好在上官仪一直是个任劳任怨的人,为了太子忙前忙后。
    儿子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也就足够了,李承乾也没想过再给他找其他老师,皇帝家的学问就够他学的了。
    有些时候,於菟与小鹊儿的认知水平还要自己亲自来传授,孩子们还要去北苑学习,於菟的所学所得并不会对上官仪全部交底,他对上官仪还是有所保留的。
    而自己这个父皇,於菟则是交托所有。
    听他说罢权力与律法的关系,李承乾道:“你舅爷说得很对。”
    “那为何上官老师会讳莫如深呢?”
    “你的上官老师听了你的话,多半要夜不能寐了。”
    “父皇,儿臣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轻描淡写道:“不是大事,朕会安排的。”
    别以为只有长孙无忌会对李唐倾其所有,其实上官仪也是。
    翌日,早朝还未结束,就有一道旨意张贴在了朱雀门,除了写的是各地官吏继续以民生为主以外,还有一道政令所写的就是将权力用律法管起来。
    这道政令出来之后,许敬宗见到上官仪出了太极殿就径直去觐见陛下了,就连裴行俭与薛仁贵也去觐见。
    褚遂良注意到他的神情,好奇道:“看什么呢?”
    许敬宗低声道:“总觉得近来不对劲。”
    褚遂良笑道:“有人说陛下不该将昆明池的堤坝开了,近来很多事……嗯,都挺奇怪的。”
    又见许敬宗快步离开,褚遂良道:“你去做什么?”
    许敬宗的脚步没停,而是淡淡回了句,“见南诏使者。”
    乾庆十三年,三月初,一个噩耗传遍了长安城,尉迟大将军过世了。
    三月中旬,关中迎来了春雨,也在这天一个叫王方翼将军带着一千兵马与南诏的使者离开了长安城。
    这一次朝中向南诏增兵一千,许敬宗亲自送别了这位将军。
    长安城北面的安宁村,这里还是与以前一样,李世民坐在家门口的屋檐下,手中拿着一个陶土碗,一手伸进碗中拿出一些谷子洒在地上,地上还有一群鸡正在啄着地上的谷子。
    李世民看着雨水落在田地间,让景色也多了几分朦胧,慵懒地坐在椅子上,又随手洒下一些谷子。
    长孙无忌拄着拐杖而来,“陛下。”
    李世民瞧了他一眼,问道:“这拐杖是朕的孙儿送你的?”
    “正是。”长孙无忌在一旁坐下,一手还扶着拐杖笑呵呵道:“是臣年迈了,不该议论朝中的事,往后也不会再过问。”
    李世民又洒下一些谷子,道:“闲来无事与朕一起去钓鱼,何必理会朝中那些事,朕的儿子向来不喜别人插手他的政事,你当年辅政这么多年,这小子早就想让你告老了。”
    长孙无忌道:“当年陛下告老之后,臣也不想久留。”
    李世民低声道:“玄龄走了,郑公也走了,敬德也离开人世了,卫公,秦琼也不在了。”
    长孙无忌低着头道:“老兄弟们都走得早……”
    “当年的老兄弟们,就剩下了你与承范,还有孝恭,知节了。”李世民抬头看着漫天的雨水,缓缓道:“父皇他当年总说要多活几年,可他老人家离开人世的时候,朕才看到他笑,他笑得多高兴啊,贞观一朝二十年,从未那样地高兴过。”
    说着话,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语气低沉了许多,道:“若能多活几年,现在朕也想再活个几百年。”
    长孙无忌重重点头,“这世间太美好了,真想看看以后的世间会变成什么模样。”
    长安城外,漫天春雨依旧,田埂边,郭骆驼捧起了一株幼苗,他看着幼苗的枝叶,道:“嗯,今年的生姜长得很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