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4章 酝酿造势
    第964章 酝酿造势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华纳唱片有些亢奋,“吼嘿”、“生命万岁”只是一个开端而已,他们并没有忘记“盛夏午夜”这张专辑真正的重头戏。
    “唤醒我”。
    这一首歌让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在纽约街头一战成名,也是这一首歌让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在“今夜秀”掀起热议狂潮,继而打开乐队发行专辑的大门。
    毫无疑问,人们在等待这首单曲,并且在等待酝酿热浪。
    对此,华纳唱片并没有忘记,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像这样一首歌,必须在恰当的时间投入市场才能够制造效果最大化,华纳唱片并没有操之过急。
    原因就在于,不管是纽约街头,还是“今夜秀”舞台,乐队都是以无名的姿态登场,甚至就连这首歌本身也没有名字,如何宣传如何投放必须讲究。
    否则,随随便便发行这首歌,应该如何打开局面?
    “前年纽约街头爆红的那个表演”、“去年登上‘今夜秀’舞台的那个乐队”、“安森带来意外惊喜的那首歌”?
    诸如此类的关键词是没有力量的,一来时间过去太久,那些记忆已经被更多新鲜事物和消息掩埋;二来关键词本身模糊,缺少一目了然的冲击力和记忆点。
    如果草草发行,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依靠口口相传——
    此前“唤醒我”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口碑和期待很有可能因为时间流逝而被彻底遗忘,导致期待满满结局却令人大失所望;那么,还不如先发行“吼嘿”,反正都是从零开始。
    华纳唱片一直非常耐心,从全局入手、展望长远未来,等待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和安森完全联系起来、等待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名字拥有一定存在感、等待人们自然而然地发现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和“唤醒我”的联系、等待正确的时机。
    假设,观众迟迟没有发现,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华纳唱片可以自己在网络论坛上背后推动消息传播,在“盛夏午夜”第一单曲第二单曲打榜的期间。
    简单来说,就是造势。
    一直到局势成型。
    现在,华纳唱片相信,不需要他们背后推波助澜,伴随“盛夏午夜”专辑销量的持续攀升,听众们应该已经陆陆续续发现“唤醒我”,并且在网络传播开来。
    然后,重新唤醒这首单曲引起的呼应。
    时机,正在一点点成熟。
    一旦声势起来,华纳唱片再顺势而为地发行“唤醒我”,到最后,又必然迎来一波狂潮,一举将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人气和声势推向一个全新高度。
    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就忍不住搓手期待。
    不过,越是期待,就越是需要冷静,耐心酝酿才行。
    对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对“盛夏午夜”,华纳唱片有更多野心,所以他们现在需要仔细完成前期布局。
    操之过急的结果,可能就是彻底毁掉潜在的成功机会,这是华纳唱片不希望看到的。
    那么,“唤醒我”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正式发行单曲呢?
    等等,再等等,应该不需要太久了。
    ……
    那厢,整个北美市场熙熙攘攘。这厢,欧洲音乐市场也毫不例外地感受到了热度——
    不要忘记了,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可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探索欧洲大陆,面对面地通过演出形成联系与共鸣,音乐的影响力自然能够发挥到极致。
    “盛夏午夜”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丝毫不逊色于北美大陆;更重要的是,“吼嘿”、“生命万岁”的表现也旗鼓相当,在欧洲各国自己的榜单上强势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英国尤盛。
    尽管摇滚在北美市场全面式微,这两年也就只有一个林肯公园闯了出来,而且或多或少带一些运气成份;但在英国,摇滚却在九十年代焕发新生,以绿洲乐队、山羊皮乐队、电台司令等等为首的一批英式摇滚全面崛起,把摇滚狂潮延续下来。
    并且,持续创新。
    所以,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在北美大陆引起注目需要一些时间,但在英国,却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全面狂热。
    不同于嘻哈说唱在公告牌的绝对强势,欧洲各大音乐榜单则显得丰富多元,并且拥有自己的个性。
    “吼嘿”,登顶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不再卡二,并且漂亮地蝉联三周冠军,成绩斐然。
    “生命万岁”,更是空降榜单亚军,发行第一周就赢得一片掌声;并且在最后一周强势登顶冠军,随后浩浩荡荡地蝉联七周冠军,得到无数掌声。
    也许,欧洲大陆的市场商业化远远比不上北美,和电影票房一样,专辑销量数字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欧洲大陆依旧有着自己的独特地位——
    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就在这里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华纳唱片甚至不需要太费心,全靠口口相传的推荐和赞扬,乐队已经打响名号;而欧洲街头巡演的宣传方式更是贴合这片土地年轻人喜欢的商业模式,数不胜数的摇滚乐队都是通过如此地下演出脱颖而出的,现在又再加上八月三十一日乐队而已。
    热潮,正在进行时。
    在欧洲大陆上,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乐队成员身影,这次只有莉莉、康纳和迈尔斯,却没有安森。
    不过,人们倒也不意外,毕竟“蜘蛛侠2”准备开机的新闻铺天盖地,彼得-帕克可不能继续在欧洲晃荡,甚至不需要询问,答案就已经摆在眼前。
    没有安森,迈尔斯他们依旧如同千千万万独立乐队一般继续踏上征程,引起一些讨论、一些猜测,但欧洲大陆对独立乐队多元化多样化的包容给予了他们空间,并没有反反复复追问安森的状况,对迈尔斯他们来说,毫无疑问是宝贵的呼吸空间——
    这允许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音乐梦想,生活似乎又慢慢回到了轨道,一切都和当初在纽约街头一样。
    区别在于,重新找回信新鲜感,又再次唤醒了动力。
    与此同时,安森则悄无声息地独自踏上另外一段旅程。
    人人都知道安森即将前往“蜘蛛侠2”剧组回归本职工作;但神奇的是,暂时没有人注意到安森的行踪——
    又又又一次地,安森泥牛入海般地消失在人群里;而且,和摄像机镜头密密麻麻的好莱坞比较起来,安森在欧洲的“消失”就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没有吸引任何目光。
    谁能研究一下,安森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