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十二)
<!--go-->
得了王崤峻的指示,钱远山立即下去安排。当晚子时之后,“飞龙军”骑兵团主力及“游骑兵营”全部——关内仅留下了骑兵团的一个连以备不时之需——在穆特尔的率领下,打开榆关(山海关)南侧关门,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的鱼贯而出,随后兵分两路,很快便消失在关城两侧连绵的群山之中。
与此同时,在榆前(山海关)北门,近千名携带着锹镐的“飞龙军”、“保安军”兵士在王峰的率领下缒城而下,借着相对比较明亮在月光,开始在关城前百步之内进行掘土挖坑、竖桩缚网,全力进行土工作业。[]
第二天,应历九年(显德六年)阴历四月十四卯时末,天还没有亮,驻扎在榆关(山海关)内的穿越团队武装已然吃罢早饭,“飞龙军”步兵在各级指挥员的带领下开始进入城头之上的作战位置,进行临战前的最后准备,而炮兵则开始在关内布置发射阵地,放列火炮。
就在穿越团队武装全力准备即将开始的进攻时,正在作战指挥室内等待昨晚出关的穆特尔发来最后确认信息的王崤峻、钱远山、王峰等穿越众却突然接到关城南门守军的报告,说是南门外约两三里处尘头大起,似是有一队骑兵正在向关城行进。虽然因为距离较远无法知道对方的身份和确切的数量,但根据扬起的尘土来判断,来者的数量应该在二三十骑左右。
得到南门守军的报告,王崤峻和钱远山的第一个反应是一样的——这应该是赵匡胤到了。尽管王、钱二人对自己的判断都比较有信心,但大战在即,任何疏忽和大意都是不能允许的。因此,王崤峻在接报后,依然命令关内留守的唯一一个骑兵连出南门,前去查验对方的身份。
二三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须臾即到。骑兵连出关没多长时间,便派人送回来了消息,证实来人确如王崤峻和钱远山所料,正是被柴荣任命为劳军正使的赵匡胤和他的二十来名随从人员。
确认了来访者的身份,王崤峻一面让王峰出关去迎接,一面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正在紧张进行的战前准备上。在王崤峻看来,既然已经在前一天晚上与钱远山定下了应对之策,那么现在只需依策行事便可,没必要为赵匡胤的到来而分心——毕竟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进攻契丹军,而不是招呼赵匡胤。
王峰离开城头约莫半盏茶的工夫,便重新回到了城上。不过,与下去的时候不同,此时在他身后跟着两名武将打扮的人。前面一人三十来岁年纪,生得身材魁梧、面色黎黑,正是王崤峻和钱远山意料之中的“客人”——赵匡胤。而赵匡胤身后跟着的那人,看年纪二十岁出头,同样生得身材魁梧,眉眼间与赵匡胤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更年轻一些,面色也较赵匡胤要白净一些,长得更帅气一些。待与王崤峻、钱远山等人互相见过礼后,赵匡胤一指身后那年轻人,说道:“这是本官的胞弟匡义,此番也是奉了皇命,与本官一起来榆关劳军。”说着,又向自己的弟弟介绍了王崤峻和钱远山的身份。
听赵匡胤介绍其身后的就是赵匡义,无论是王崤峻还是钱远山既觉得有些意外,又觉得有些神奇。说意外,是因为此时的赵匡义尚未崭露头角,大家提到他时通常都是说“赵大人的胞弟”。这次却被柴荣派来协助他的兄长,多少有些出乎王、钱等人的意料——在前世的历史中,赵匡义也是到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因为出力不小才一举成为大宋开国过程中的有功之臣,并渐渐在大宋朝廷中有了自己的势力。
说神奇,是因为站在自己面前是乃是前世的历史中大宋帝国的头两任皇帝。能在同一个场合,同时见到未来可能成为同一朝代皇帝的两个历史名人,这样的经历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碰到的。毕竟皇帝这个职业通常都是子承父业,两任皇帝之间的年龄跨度一般情况下都会比较大,能像现在这样与两个皇帝一起侃侃而谈的机会很难遇得上——除非老皇帝得天下时儿子已经成年,或者其在位的时间特别长。
当然,对于王崤峻和钱远山来说,这种见到历史名人时的兴奋心情只是一闪而过——一来现在二人的心思都放在即将展开的战斗中,二来历史名人见的次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因此,略一愣神后,王、钱二人便恢复了常态,上前与赵匡义彼此见礼。
互相介绍完毕,众人又寒暄了一番后,赵匡胤将话题一转,对王崤峻说道:“本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大人有话但讲无妨。”王崤峻答道。
赵匡胤斟酌了一下用词,这才说道:“本官刚刚进关时,见到二位将军麾下的兵士们正在列队、架设器械,想必今日‘清园’私兵是想要主动进攻关外的契丹军了?”
“赵大人所料不错,吾等兄弟确实决定要于今日对关外契丹军大营发动进攻。”王崤峻如实答道。
赵匡胤闻言虽略有迟疑,但还是说道:“按说本官此次前来榆关,只是奉皇命犒劳‘清园’私兵众将士,原本不该对诸位将军排兵布阵、战法谋略说三道四。但此战毕竟关系幽云之战的最后结果、关系到朝廷此次北伐幽云能否得获全功,本官身为朝廷重臣、禁军将领,既然来到了榆关、见到了诸位将军于战法上的不足之处,说不得也要啰嗦几句,还望诸位将军不要介怀。”
王崤峻、钱远山乃至包括王峰在内,众兄弟听到赵匡胤的这一番话,都觉得有些意外之外。一方面,他们实在想不出自己计划了多日的进攻战术有什么错误,居然会被一个对“飞龙军”、“保安军”没有什么了解、对穿越团队武装惯常的战略战术一窍不通的赵匡胤看出其中的不妥之处。另一方面,众兄弟也对赵匡胤对自己这般坦诚、毫无遮掩的态度感到吃惊——对方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很失礼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赵匡胤此行最大目的是探听穿越团队武装的虚实,而己方如果因为战略战术问题而受挫,对对方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恰恰暴露了己方的弱点与不足。面对这种情况,赵匡胤保持沉默远比当面提出要有利得多。
“或许是赵匡胤怕自己这边因为所谓的“战术不当”而丢了榆关,从而给后周朝廷的北伐带来不利影响,这才不顾礼节,当面提出穿越团队武装在战略战术上的不足之处?”王崤峻一边暗自思忖着,一边非常大度的回答道:“赵大人乃百战名将,于战阵上的安排、战法上的应用远比吾等兄弟精通的多,能够为吾等兄弟指点一二,吾等兄弟正求之不得,也岂会有什么不满之处。还望赵大人能不吝赐教,吾等兄弟洗耳恭听。”
见对方对自己的举动并没有任何反感的意思,而且作为“清园”兄弟中说话最管用的王崤峻不但不发怒,反而对自己的这种表现非常赞赏,赵匡胤也就再无顾忌。他一指关内正在忙忙碌碌进行最后战斗准备的穿越团队武装,说道:“据本官所知,原榆关守军目前都被送进营盘、严密看管。也就是此次作战诸位将军只会以自己麾下将士为主,而据本官观察,汝等在关内的守军不超过五千人,且并非人人都配有火器。要想以关内这么一点守军来对付关外契丹人的十万大军,而且还是主动出击,以不过五千余步军去对付由契丹皇帝亲率的契丹精骑,这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诸位将军不但要主动出击,而且还想藉此给对方以重大杀伤。
虽说保兴庄一战贵军大获全胜,基本全歼了幽云契丹军主力。但一来那一仗贵军应该是以近两万人马对付契丹军的七万大军,双方在兵力的对比上并不是非常的悬殊。二来,保兴庄一战贵军之所以能够完成对幽云契丹军主力的围歼,除了诸位指挥得当、将士用命外,那里的地形也对围歼战非常有利。当时幽云契丹军主力大营的北面是贵军主力、西边是连绵的群山及贵军偏师、东边是无法泅渡的白沟河、南边是朝廷大军的营盘。对于已然溃不成军的契丹人来说,无论他往哪个方向逃窜,都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关外的这支契丹援军却与幽云契丹军主力不同。一来,汝等如今是以不足五千人马对付契丹人的十万大军,双方兵力对比的比例远比当初保兴庄一战时高得多。二来,汝等手下皆为步兵,即便汝等能占据上风,面对对方数万骑兵,汝等就是想扩大战果、大量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也只能望尘兴叹,根本就没有追上对方的机会。因此,本官以为,与其冒险对契丹军发动主动进攻,不如一面据关坚守,一面调集贵军主力、特别是骑兵前来助战,然后再与契丹军决一死战,或可在榆关重现保兴庄大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听了赵匡胤的担心,王崤峻和钱远山、王峰等人一时无语,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位或者是出于好心而善意的提醒自己、或者是为了后周朝廷能够顺利收复幽云而不愿意“清园”私兵败于契丹人之手、抑或者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说辞来诱使王崤峻等人向其和盘托出“清园”私兵真正实力的赵老大解释己方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战术,一方面是对己方兵马战斗力的绝对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敌我双方的态势使然。
最终,还是王崤峻在斟酌了一番后,结合着穿越团队武装驻扎于榆关这部分队伍的真正实力——至少让他知道己方是有骑兵部队的、穿越团队武装目前所面临的战场态势——需要防守整条长城防线,以及契丹人所使的声东击西的计策等等方面,向赵匡胤详细进行了介绍,并向对方表明己方作战向来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
听完王崤峻的介绍,赵匡胤连连点头,一面不住的称赞“清园”私兵乃是以一敌百的强军,一面却在心里暗暗对对方的强大自信和强悍实力咂舌不已,并对官家以先斩后奏之策派自己前来榆关探底“清园”私兵的行为深以为然——若非如此,自己也就没有机会向对方提出自己对其战法的担心,并因此从对方口中了解到许多此前根本不知道的情况。
对于赵匡胤的称赞,王崤峻等人自然是连连谦逊。待双方又客套了几句之后,王崤峻见与穆特尔约定的时间将近,而己方士兵的战斗准备已然做得差不多了,这才止住话头,转而请赵匡胤观战。对此,一心想要一探“清园”私兵真正实力的赵匡胤自然是毫无异议。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十二)在线阅读
<!--t;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战长城边(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