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七章 路上
    “当!当!当!”

    “怎么回事?”

    正在拼命突围的张士诚的军队陷入了错愕之中,他们从早上鏖战到中午,怀着必死之志,眼看就要将号称“常十万”的常遇春部击溃,就要逃出包围圈时,苏州城上却响起了鸣金之声,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徐达部开始攻城了,赶紧返身回望,却发现城头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厮杀的迹象。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面对数倍的敌军,张军的情绪从早上的必死、中午的激动、听到鸣金声的紧张以及莫名其妙的错愕之后,瞬间士气大衰,疲惫一下子涌上全身,拿刀的右手也不再那么坚定……

    瞬息间,敌军主将常遇春反应过来,一马当先,发起了反击,其部下士气大振,随后猛攻,战局立刻逆转,张军大败,死伤无数,张士诚在亲卫的保护下,死战得脱……

    在张士诚的逃脱的道路,两军遗尸累累,死伤狼藉,常军是为了争功,而张军则感念张士诚的恩德,拼死力战。其中有一员小将尤其骁勇,虽身负重伤却死战不退,暂时挡住了常军的冲锋。

    可惜时间不长,“唰”,一把开山大刀劈头盖脸的劈了下来,小将只来得及将枪杆一横,就被从马上劈落尘埃,倒在乱军之中,在他最后的意识中,浮现出一句:“常十万,果然名不虚传。”

    ……

    “小子,你为什么那么拼命?张士诚给了你什么好处?”

    “在我娘快饿死的时候,诚王赏了我一碗白米饭,这样我娘才能闭上眼睛,此恩此德,张贵粉身难报!”

    ……

    “好小子,重情重义,我喜欢,张士诚已经死了,你以后跟着我吧!”

    常贵摸了摸肩膀的伤口,似乎有些隐隐作痛,微微叹了口气。

    在之后的两年里,自己跟着将军南征北战,北讨大元,攻破燕京,占领开平,直到将军病死在柳河川。张贵此时已经改姓常,他厌倦了战场厮杀,又因为将军最后的嘱托,在护送将军灵柩回到京师后,就解甲归田,留在了常家,守护将军的骨血,刚刚八岁的长女常婉华、七岁的次子常茂、三岁的常升和刚刚满月的常森……

    之后的日子里,常家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小姐常婉华入宫成为太子妃,可是生下的长子早死,小姐虽然又生下了次子允熥,却难产而死;不久太子扶吕氏为正妃,小姐的骨肉就变成了庶子,当今皇帝成为了太子嫡子。

    再往后,常茂被封为郑国公,不久被贬斥,死在龙州;

    再往后,常升被封为开国公……

    ……

    “老头子,怎么了?这些东西有什么问题吗?”

    “哦?”常贵猛地回过神来,起身扶住妻子,埋怨道:“天气凉,你身子骨弱,起来干什么啊?”

    “老头子,好几天没有出门了,今天我想到院里走走,就看到你看着这些东西发呆,咦?”妻子封氏检查了一下桌子上的药材,诧异道:“这个是人参吧,这个是何首乌,这个是……”

    封氏回头看看常贵:“这些东西哪来的?”

    “昨天在府里见到台王了,他听说你病了,给了我些钱买药,我没要,今天他派人买了药材送了过来。”

    “我一直在家,怎么不知道这个事情啊?”

    “是刘嫂收的,当时你在休息,她没敢打扰!”

    “哦,”封氏犹豫了一下:“这些东西,得不少钱吧,台王就是小姐留下的孩子吧,真是有心了啊。”

    “是啊!”

    “那就收起来吧,和翠婷和她男人送来的东西放一块吧。”

    “好吧。”常贵略微犹豫了一下,才答应道。

    ……

    “老头子,你说儿子今年春节能回来吗?”

    “恐怕很难,听说朝鲜也不太平,估计今年回不来了,恐怕得明年了。”

    “是啊,皇上真是的,干嘛要打朝鲜呢?搞的忠孝过年都回不来。”

    “……”常贵苦笑一声:“老婆子,别想那么多了,皇上决定的事情,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而且儿子来信也说了,盛大将军指挥有方,伤亡很少。”

    “是啊,我真是糊涂了,只要没死多少人就好,过两天叫翠婷回来一趟吧,我有些想她了。”

    “好的!”

    ……

    “齐尚书,数月不见,你的棋艺好像退步了啊!”落下一子之后,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

    “呵呵,不是臣的棋艺退步了,而是皇上的棋艺进步了。”齐泰虽然落败,却并不沮丧,口中回话,却顺手将黑白棋子捡回棋盒。

    朱允炆笑了笑,将窗户打开,问道:“还有多远到大名府?”

    “回皇上,再过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天黑前可以到达大名府。”

    “嗯,知道了。”

    朱允炆关上窗户,看着齐泰,突然问道:“齐尚书,你北上的时候见过黄师傅了吗?”

    “见过了。”

    “他还好吗?朕快有一年没有见到了,上次北上时是沿运河北上,没有过开封。”

    “他,”齐泰犹豫了一下,道:“子澄兄还好,就是有些过于操劳,填了不少白发。”

    “哦?”朱允炆愣了一下,道:“你没有劝劝他注意身体吗?”

    “这个,”齐泰想了想,摇摇头道:“子澄兄的为人,皇上应该是知道的,非常较真,他做了河南布政使后,一直勤勤恳恳,唯恐出现什么纰漏,但是这两年黄河经常发洪水,河南受灾不轻,另外会通河开凿之后,为确保运河安全,子澄兄日夜忧劳,调集大批民工修筑河堤,确保会通河的安全。”

    “什么意思?”朱允炆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通河与黄河有什么关系啊?”

    “臣不懂河工,但是和子澄兄聊天时倒是略知一二,会通河一段水源奇缺,极易淤塞,为保护运河,则必须加固河堤,防止黄河向北改道,所以需要大批民工。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

    “臣在京师听到一种说法,因为黄河不能向北改道,只能向南,所以淮北地区连年水灾,已经成为一方泽国,民不聊生。”

    “有这等事?”朱允炆奇道:“修建运河不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吗?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情呢?”

    齐泰苦笑道:“皇上大志,意图沟通南北,混一宇内,运河是必须要有的,但却苦了淮北百姓,昔日的鱼米之乡,尽成鱼鳖之国。”

    “怎么从没有人和朕说起此事?”朱允炆脸色阴沉,心情极差。

    “唉,”齐泰跪倒在地:“皇上,请恕臣直言,先帝的雄才伟略,冠绝古今,为何不修建运河?修建运河其实并不困难,宋尚书修建运河,二十万民工,一年即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持运河畅通,还有就是要驯服黄河,这谈何容易啊!”

    “那你觉得,运河不应该修建了?”

    “也不是,臣以为,运河确实非常需要,否则南北货运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今运河上商旅众多,取消也不现实。但臣只希望皇上能够顾念淮北百姓,另外也要注意洪泽湖畔的祖陵,一旦被水淹没,皇上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良久,朱允炆点点头,道:“等过了开封,见过黄师傅后,朕要去祭拜祖陵!”

    “皇上圣明!”

    “另外,诏工部尚书宋礼速到行在,朕有事情要问他!”

    “是!”

    齐泰、宋礼走后,朱允炆苦笑一声,他发现自己确实见识有限,只想着恢复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方便南北运输,却没想到反而造成淮北一代水灾频发,虽然目前尚不严重,但已经出现了逃荒现象,这件事情给了踌躇满志的朱允炆当头一棒,自己的能力有限,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啊……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种事情的时候,朱允炆摇了摇头,让刘振将王度唤来。

    过了一会儿,王度奉命前来,朱允炆让他坐下,让刘振给他到了杯水,笑道:“子中,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朕看你憔悴了不少。”

    “谢皇上,臣没事,臣有些担心京中的局势。”

    “局势?”朱允炆点点头:“朕也有些担心,常升现在在哪里?”

    “快到开封了。”

    “嗯,他有什么异动吗?”

    “没有,据徐凯将军回报,开国公非常痛快的交出了兵权,第二天就北上了,然后一路北上,按照诏令在开封等待皇上召见,只不过有件事情很奇怪。”

    “怎么奇怪了?”

    “安全司胡滢报告说,常升离京前的一个晚上,台王去了他的府上;但是调查司的封行健却并没有报告此事。”

    “呵呵,”朱允炆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笑道:“知道他们晚上谈了什么吗?”

    “不知道,据报告说,开国公回府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台王就出来了,据说是开国公喝醉了,因为安全司组建时间尚短,所以没有在开国公府安排人手,不知道具体情况。”

    “那调查司应该有吧,他们为什么没有汇报呢?”

    “皇上,您的担心是对的,调查司确实出了问题,只是现在还不清楚是封行健的问题,还是他手下的问题。”王度脸色有些凝重,事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子中,那常升会不会对朕不忠呢?”

    “这臣不敢妄言!但是臣以为,皇上应该立刻决断,命令台王、吉王立刻离京,同时派锦衣卫以私贩茶马的罪名逮捕李景隆,可策万全,否则一旦生变,悔之晚矣!”

    “生变?难不成他们还要刺驾不成?”朱允炆冷笑道。

    “扑通!”王度跪倒在地,沉声道:“皇上登基以来,开海运、征商税、裁卫所、练精兵,国家越发富强,但是也引起许多人不满。这里面既有在野的乡绅士子,也有卫所的军户兵将,甚至还包括调查司,他们失去了昔日锦衣卫的风光,凡此种种,为数不少。这些人虽然不足为惧,但是一旦有亲王参与,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亲王?你是说朕的弟弟?”

    “是的,台王远在台湾,缺兵少将,根本无力造反,如今的所作所为,必然是有人指点,甚至得到某些人的许诺,否则他不会不知道这是在以卵击石。”

    “卫所、朝臣、勋贵,看来反对朕的人还不少呢。”朱允炆叹了口气。

    “所以请皇上立刻决断,迟则生变!”

    朱允炆想了一会儿,道:“那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

    “臣以为,应该分两步走,首先令吉王、台王、李景隆北上开封见驾,等他们来了之后,把李景隆逮捕审问,事情至少可以清楚大半。”

    “待他们离京之后,皇上立刻命令徐凯、刘铁等人梳理京城防卫,清除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那些倭人。”

    “倭人?”朱允炆有些不解。

    “是的,当年胡惟庸谋反时,就曾经勾结日本,意图在见驾时刺杀先帝。事情败露后,先帝本想问罪日本,却鉴于元朝征倭失败,最终放弃,但却拒绝其来朝。”

    “那天臣看到倭国使者已经有六百人之多,突发联想,唯恐倭人故技重施,所以臣建议清理倭人,不许其逗留京师。”

    “这个,”朱允炆本想说,这不是冤案吗?但转念一想,摇了摇头,事情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但王度的提醒确实有必要,如今皇家海军陈兵对马海峡,倭人狗急跳墙,也不是没有可能。

    “倭人,胡惟庸,刺杀,”朱允炆突然打了一个激灵,回头道:“子中,即使倭人狗急跳墙,也必然需要内应,这个内应是谁呢?当年是胡惟庸,如今是谁呢?”

    王度长出一口气,面带笑容道:“皇上圣明,这正是臣担心的,宫内的内应很可能是亲王,而宫外的内应有可能是李景隆,他负责巡视海防,倭人上岸也是他最先接待的,他的嫌疑最大。”

    朱允炆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刚才也想到了,应该是调查司出了问题,他们知道自己得到了他们通燕的证据,所以他们就要狗急跳墙,然后与倭寇、某些亲王以及一些不满分子一拍即合,才搞出现在的事情来。

    想到这里,朱允炆冷笑道:“子中,就按照你的方法办,先召他们到开封,不过台王、吉王好说,李景隆那边派谁去合适呢?”

    “臣以为,毅国公比较合适。”

    “不,”朱允炆摇了摇头:“朕打算派魏国公去,另外命令浙江水师、浙江驻军清查入境倭寇,朕以为,入境的倭寇恐怕不止这六百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