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章 伟人特质
    周日的晚上,坐在家中写字台前的吴斌正津津有味的看着一本书,但难得的是,他手中拿着的并不是教科书,而是一本蔡国平给他的人物传记书,介绍的是谁呢?
    就是那位经常掀开棺材板想要呐喊些什么的物理学顶级人物,艾萨克·牛顿。
    书的全名是《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是英国小说家迈克尔·康奈利所撰写的。
    蔡国平将这本书给他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本牛顿传记,推荐你看看,也许会对你产生一些影响。”
    在读这本传记之前,吴斌对这位伟大科学家了解最多的就是他的三大定律。
    而一位能奠定现代物理基础的男人,又怎么可能让一个喜欢物理的人不对他产生好奇心呢。
    所以吴斌在他紧张的学习计划中,还是硬挤出了一点时间用来阅读这本传记,但没想到,这一读,就陷了进去。
    第二天来到学校,吴斌将已经读完的传记还给蔡国平之后一脸期待的说道:“老师,您还有别的关于牛顿的书吗?”
    接过书的蔡国平笑了笑,“我可以再推荐给你几本,学校里的图书馆都有,你可以去借来看看。”
    “好的,谢谢老师。”
    蔡国平点点头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在便签纸上开始写书名,边写边问道:“说说读后感?”
    “某种意义上,让我明白了人类的上限?”吴斌想了想回答道。
    “哈哈,他的确有这资格。”
    蔡国平说完将便签纸撕下来递给了吴斌,“话说你别的科目现在的学的怎么样了?毕老师可是来问了好几次了,简直比我还急。”
    “明天吧,学化学时花的时间出乎意料的多,所以有点打乱我的计划,导致生物学习进度落后了,不过明天我应该能都看完。”
    “吴斌,好大的口气啊,我跟你说,你英语要是过不了120,我可不放人。”
    这时正在给花浇水的陈芳抬头对吴斌说。
    “我这也是啊,分数没法让我满意的话,可别怪我帮你关办公室里,别以为你昨天把那道细胞融合的题答出来就算过关了。”
    蒋兰也立马补了一句。
    “请两位老师放心,我一……我会尽全力考出让两位老师满意的分数。”
    吴斌本来是想说一定能考到的,但怕刺激着两个老师,不然万一去找两套衡水传说级难度的卷子来,他还真有点怂。
    趁着俩老师满意的点头,吴斌连忙溜出了办公室。
    午休时分,吴斌吃完饭就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中,对于牛顿的传记,他的确显的有些迫不及待。
    其实倒不是说吴斌真的对牛顿崇拜到了这个地步,而是他在牛顿的传记上看到了他该前进的方向。
    没错,牛顿的传记并不是告诉你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神,而是在成为学神之后,你可以去干什么。
    人物传记这样的书,吴斌看的非常快,一个午休的时间,吴斌已经将蔡国平推荐的书看了个七七八八。
    天才,神人,人类极限,几本书里每行字都透露着这样的信息,而吴斌也觉得他们并没有说错。
    如果要描述牛顿的贡献到底大到什么地步的话,大概是这样。
    但凡17世纪有诺贝尔奖,那么牛顿至少是拿下四届物理奖得主的男人,力学体系的构筑,分光计,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每一项都是影响深远的存在。
    另外在数学界,牛顿鼓捣出来的《流数术》,哦,也就是让当代学生痛恨无比,绞尽脑汁的微积分,也可以轻松征服数学最高奖项,菲尔兹数学奖。
    有个笑话说是牛顿潜心研究出微积分是用来给剑桥创收的,那当然只是一个笑话。
    在十七世纪,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微积分来解决。
    比如在研究物体运动的时求即时速度,求曲线的切线,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等。
    可以说,微积分是欧几里得几何之后,全部数学中最大的创造。
    其实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微积分最起码被十几个顶尖数学家研究过,比如费马,瓦里士,巴罗,开普勒等等。
    但最后创立者一般还是被认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可见他们的贡献之大。
    另外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看着这两人并列为微积分的创作者,有些人会以为他们是合作关系,然而事实上……不存在的!
    牛顿30岁之后,除了琢磨上帝和炼金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各种怼以及抹黑莱布尼茨。
    因为首次发表微积分论文的人正是莱布尼茨。
    所以后来有许多人都说牛顿为了“微积分的创立者”这份荣耀,使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权利不断打压势单力薄的布莱尼茨。
    这也算是牛顿黑的学者们最常用来炮轰他人品的论点之一。
    说完小故事,继续谈他的学术。
    以上所说的那些发现和学术,全都是牛顿在26岁前就完成的,可以说用难以想象四个字都很难表达吴斌的心情,只想问问系统是不是曾经也附身过在牛顿身上。
    哦对了,刚刚还说了,30岁之后的牛顿一直在鼓捣炼金,而炼金其实也就是他们那个世纪的化学,只是实在太简陋了,那时候连元素都概念都没,氧气还被称为“燃素”
    这也是为什么牛顿在化学这一块没有太大发现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那时候都在走一条错的路上。
    吴斌坚信,如果牛顿生在了有显微镜和《元素周期表》的年代,那么拿几个化学奖估计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当然,传记中除了吹捧牛顿在学术界的巨大贡献外,还是带了点私货的,比如说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这两句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它们的出处都是牛顿嘴里,而后人也都喜欢用这两句话来形容牛顿谦逊,然而如果把这两句话代入当时牛顿说出这两句话的语境,就完全不是这意思了。
    比如站在巨人肩膀上这句的语境,其实是这样的。
    其实英国科学家胡克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
    再加上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更是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
    但在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的力学三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一度被科学界奉为最伟大的发现。
    这个结果让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
    接下来就是经典语句登场的时候,按吴斌对书中的描述来看,牛顿当时的语气估摸着是这样的。
    “是啊,我特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心里想的估计是,你特么数学不好怪我咯?
    这一段吴斌查到的时候差点笑喷,想不到偏科这种事情在顶级科学家里也会出现,这让他更坚定了一定要让所有学科齐头并进的决心。
    后来这话被被去掉了语境,就变成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谦辞,也算是很有意思了。
    第二句捡贝壳也差不多。
    牛顿晚年的时候,绝对不是什么被人供起来的物理之神,官场几十年,树敌自然众多,呵呵他的人可以说大有人在。
    在一次晚会上,几个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物理学越来越广阔,但你却这么久没新发现了,还有啥好牛逼的啊?
    然后牛顿就把这句话给甩给了他们,意思其实就是,你们几个连贝壳都捡不到的渣渣有啥资格来bb我?
    不得不说,混迹官场几十年的牛顿说话艺术那真是登峰造极,随便喷个人,都变成了这样一句传说经典。
    相信不明白语境的人都只能感受到优美至极到如诗歌般的意境。
    桀骜,这就是吴斌从几个小故事里读出来的东西,看完这一段的时候,吴斌不禁瞥了一眼坐在旁边的顾帆,自己这么喜欢嘲讽他,难道就是因为伟大的人注定没朋友?
    牛顿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是开创的一生,但大概也是没朋友的一生,甚至连老婆都没。
    不过这一点上,吴斌其实还是挺有共鸣的。
    “谈恋爱哪有学习好玩?”
    “在这一点上,我的确认为宿主有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潜力。”
    第一次听到系统主动搭话的吴斌有点意外,便问‘怎么说?’
    “初始扫描宿主大脑兴趣区域时,宿主对异性的兴趣几乎为零,这是在人类中很少见的,这是成为伟人中非常好的一项潜质。”
    ‘哦?是吗,难得听你夸我,那有什么奖励不?’
    “抱歉,此问题不在可查询范围内。”
    ‘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