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1章 放暑假
    罗新才家的大儿子罗瑞祥成绩好,考了全县第一名。看到姥姥,那孩子诚恳的道谢:“大娘,亏了您给俺的书,俺才能考这么好。”

    他的成绩够得上京大的分数线,这孩子物理成绩好,他自己做主报了京华的物理专业。

    罗新才背地里和姥姥说:“嫂子,别看我整天咋咋呼呼的,其实啊,我也就是在这县城有点能耐,出去啊,可是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孩子学的这个专业是好还是歹。”

    姥姥安慰他:“兄弟啊,孩子大了,早晚得自己出去闯,他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吧。不过在京大,你就放心吧,我女儿就在那上学,去年考上的。等有空了,我让她姐弟俩见个面,在学校里也能相互的照应。”

    罗新才两口子,听姥姥这么说,激动坏了。王代娣拉着姥姥的手:“嫂子,听您这么一说,俺的心里才落稳,不怕您笑话,别看俺五个儿子了,可俺这心里,那个都惦记着,孩子们从小没离开过俺。

    自从接到通知书,俺这心里啊,可是有喜有忧,孩子虽说长的个子高,可毕竟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听嫂子您这一说,俺就放心了。”

    姥姥说到做到,瞅空带着妈妈,去了一趟县城,让他们见了个面,留下了联系方式。罗新才两口子,看到悠悠妈三十多了,更加的安心,把儿子托负给了妈妈。

    孩子们放暑假后,大舅妈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让悠悠妈集中精力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主要是辅导智慧。

    今年,妈妈去上学,姥姥又经常出去,悠悠家还是和舅姥爷家在一起吃饭,舅姥娘负责做饭。

    智慧自开始上学,就赶上了十年的动乱,在校学习时间还没有实践课多,基础知识实在差,妈妈只好给她从初一开始补习。

    村里的人听说了,上初中的孩子都来跟着听。悠悠家的南屋,基本上成了补习班。

    现在,韩屯村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棉花、谷子和地瓜三样加一块,才二百亩,瓜园里套种了一些红小豆、豇豆等杂粮。

    大豆省工,锄过两遍就没事了。地里的活计少了,大伙就让孩子们专心学习,放假比上学抓的还紧。

    半年多的时间,村里考上了四个大学生,不仅使韩屯村名声大震,也让村里人更加的重视孩子们的学习。

    在人们的意识里,上大学比当兵招工都要好,大学毕业就当干部。干部大小都是官,比当工人强多了。

    当兵提干的太难了,不过总算是有希望,退伍兵待遇也好,回村基本上都能当村干部。

    原来,孩子们放了假,就把书包挂起来,除了割草就是玩,从没摸过书。

    今年的暑假,孩子们去河滩割草就算是休息了。主要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仅白天学,到了晚上还得学到十点,幸好村里通了电。

    悠悠妈考上京大,村里人认为理应如此,她本来就是京都人,大城市里的学校好,不是动乱,早就上大学了。

    桂金可是从小在韩屯长大,她能考上了京都的大学,给村里人带来了新的期盼,也给全村的女孩子带来了福音。

    村里人再也不说女孩子上学没用了,就连宝山的奶奶也催着四盼五断姐妹俩,去悠悠家学习。老太太想的挺好:“你姐俩考上大学,也能拉扯你弟弟一把。咱家就他一个男孩子,以后可不得靠着姐姐们帮衬。”

    8月10日下午六点多,全家人都坐在院里,准备吃晚饭。援朝舅舅的大嗓门从院外传来:“爹娘,你们看谁来了。”

    接着,从外面跑进来一个高大的军人,激动的大声喊着:“爹!娘!。”

    舅姥娘从厨房里跑出来,一把抱住他:“爱民,娘的孩子,你可回来了,想死娘了。”说着,就呜呜是哭了起来,边哭边拍打着他的后背。

    悠悠看着抱头痛哭的母子,再看着一旁站起来的舅姥爷,激动的用手拍着他的肩膀,这才反映过来,回来的这个应该是爱民舅舅。

    爱民舅舅16岁高中毕业就去参军,至今已经5年了,一次也没回过家,据说他现在已经是排长了。

    悠悠打量着爱民舅舅,他比三个哥哥都高,应该接近一米九了,身材挺拔魁梧,面色黝黑,面容冷峻,神情刚毅。

    几个孩子都愕然的看着,只有智慧在一旁激动的喊着:“小叔,小叔。”志远反映过来,扑了过去,也搂着他喊:“小叔,小叔。”

    其他的孩子就不记得他了,五年前,智慧7岁,志远4岁,其他的孩子都小,根本记不住。

    爱民舅舅擦把泪,回过头不好意思的笑着,挨个的认人。“爹,姑姑,姑父,大哥,嫂子,姐,姐夫,慧慧,你都长成大姑娘了。”

    志远在旁边跳着脚的喊:“小叔叔,我是志远,我是志远。”

    爱民舅舅拉过他来,仔细的看着:“志远,你才多大啊,这个子得有一米六的吧?”

    志远看到小叔叔终于认出他来,高兴的说;“小叔,我1.62米,你咋比俺爹还高了。”

    舅姥娘顺手拍了他一巴掌:“光行你长个,你小叔就不长了,他离家时才16岁,23还窜一窜那,你小叔这是长个了。”

    小舅舅自豪的说:“我现在1.88米,到23岁时,争取窜到1.90米以上。”说到这里还孩子气的笑了。舅姥娘看到了,又抹开了眼泪。

    也是,“小儿子,大孙子”啥时候都是老人的心头肉,16岁离家的小儿子,5年没见,当然牵着当娘的心。

    志远拉着小叔叔,挨个的给他介绍:“小叔叔,这个是志亮,这是昊昊,悠悠,志高,智茹,迪迪。”

    一群孩子围着他:“小叔,舅舅”的喊,爱民舅舅一脸的懵懂,他走时家里还没有这么多的孩子,虽然通过家里来信,知道多了几个孩子,不过一时还是对不上号。

    特别是迪迪的那声:“小舅”,更是把他喊懵了,大伙那通笑啊。迪迪转过头,拽着悠悠问:“姐姐,我喊的不对吗?志远哥哥喊小叔,我不是该喊小舅吗?”

    悠悠听着他的疑问,满头的黑线。熊孩子,你喊就喊呗,还解释个什么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