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牛月红的满足和幸福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她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1980年代,黑白电视机逐渐开始在城乡普及。
有声有图的电视节目进入千家万户,新颖直观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的寻常百姓,改变了人们依靠广播、报纸获取最新资讯和欣赏文艺节目的习惯。电视一夜之间成为最直接最主要最大众化的新闻媒体。牛月红曾经视为伟大事业并且引以自豪的广播悄然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一时间倍受冷落。
牛月红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到赵书记家去一趟,帮着陈秀芳打扫卫生,择菜洗米,改善一下生活,表现一下勤快,同时还可以借机看一会电视节目。
牛月红着迷地盯着电视机里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女的面容姣好,神采奕奕;男的浓眉大眼,潇洒英俊,尤其是充满阳刚之气、带着磁性嗓音的男播音员张宏民英俊潇洒、卓尔不群,成为了牛月红无限崇拜的偶像。
陈秀芳看着沉溺于电视节目的牛月红,笑着说道:“老赵,你看小牛都快钻进电视机里了。”
牛月红害羞地笑了起来。
赵书记倒是通情达理说道:“你这个老太婆懂什么?人家那是在钻研业务。”
陈秀芳和牛月红相视一笑,继续看着电视。
牛月红回到宿舍躺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面对气势磅礴的电视压力,她又一次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她经常在播音之后陷入到孤寂当中,自己如同是茫茫大漠中一粒无人所知、无人关注的沙粒。
牛月红的内心有些泄气了。
经过反复盘算、权衡,牛月红打算告别夕阳西下的广播,投身到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电视中去。
当时,金山县还没有建立电视台。人们能看到的是地区电视台转播的中央电视台和河西省电视台的节目。
牛月红思忖道,按照目前的处境最好是去地区电视台。可是自己在地区没有一个熟人,怎样才能调进地区电视台呢?如果去到河西电视台,自己连河西电视台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开都不知道,遑论调进去呢?
牛月红苦思冥想,最后还是想到了自己最信任的“三个火枪手”。
牛新国部队已经转业分配到了省纪检委工作。男朋友赵青松和牛新国同年一起转业,分配到了省公安厅工作。牛新疆也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到省教委工作。
牛月红认定这三个人是自己人生的“三个火枪手”。找他们帮忙,说不准会有奇迹发生呢。
牛月红只是自己的心中暗暗地打定了主意,没有告诉单位的任何人,也没有告诉未来的公公婆婆。
她瞅了一个周末下午机关人少的机会,带着满心的渴望,悄悄地溜进了楼道顶头的县委电话总机室。
话务员小袁正在偷空织毛衣,看到牛月红突然到来吃了一惊,赶紧把毛线塞进了抽屉。她平时和牛月红只是见面的时候点头打个招呼,没有更多的交往。
牛月红的意外到来,整得小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牛月红微笑着坐在小袁的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条崭新的绿色丝巾。这条丝巾是陈秀芳到上海出差时买的,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的对象牛月红。牛月红一直都没有舍得戴过。
牛月红仔细地把丝巾打开叠好,不等小袁反应就戴在了她的脖子上。
小袁被牛月红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她打心眼里喜欢这条漂亮的丝巾,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因为做了什么好事得到牛月红的这份奖赏。
牛月红真诚地对小袁说道:“小袁,我特意让小赵他妈在上海给你买的。看,你皮肤白嫩,配上绿色丝巾,显得你更有魅力了。”
还没有等到愣神的小袁说话,牛月红一下变得扭捏起来,幽怨地说道:“我好长时间没有收到小赵的来信了。不知道他是不是生病了?我想问问他们单位……”
小袁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听牛月红这么一说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便机灵地接上牛月红的话茬:“你有他单位的电话号码吗?哦,那好,你就在我这里给他打个电话吧。我去趟卫生间。你从里面把门反锁上。我敲五下,你再开门。如果不是五下,你千万不要开门噢。”
“太好了!”牛月红欣喜地跳了起来。
牛月红送走了小袁,仔细地将门反锁上,用颤抖的手指拨通了“三个火枪手”的单位电话。
三个人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我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还不认识说话有分量的人。耐心等待机会吧。我们决对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金山县的。
小袁的五下敲门声响过之后,牛月红颓然地打开了门锁,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算是与小袁告别。
她失望地回到广播站,无精打采地坐在窗户边的椅子上,默默地望着窗外挺拔高大的白杨树,一动不动地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冯站长偷偷地观察着牛月红,没有去打扰她。老冯心里清楚,这个丫头的心眼比刚来的时候又多了许多,而且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一般人是搞不懂她的。
这个夏天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夏收的季节。
金山县的小麦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农民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赶在大风来临之前抢收小麦。机关的干部、学校的学生也都到农村去支援夏收工作了。一时间,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红旗招展,车水马龙。
牛月红每天沉静地坐在广播站里,照例播报着从生产第一线发回来的新闻报道,但是多少还是缺乏了往日的激情和热情。她只是机械地念着稿子,无聊地打发一个又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冯站长有好几次都提醒她要注意播音时的情绪,要用激昂的声音鼓动听众、感染听众,激发出人们的无穷干劲来。
牛月红总是满怀心事地点一点头,实际改进却不大。她从内心深处已经放弃了江河日下的广播事业。
牛月红一天到晚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跳槽到电视行业,甚至私底下悄悄地给地区电视台和河西电视台写去了自荐信,但是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还差一点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那是7月的一天晚上,牛月红听着自己心脏咚咚的跳动声,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向河西电视台写了一份自我推荐的信。
第二天上午,她担心别人看到那封推荐信,就把它夹在一本《大众电影》杂志里,准备抽个空儿到邮电局去寄信。
牛月红拿上杂志刚要出门,看见马科长正向这边走来,赶紧折回办公室,把杂志迅速地塞进报纸堆里,然后一溜烟地钻进了卫生间。
冯站长要找前两天登载在《河西日报》上的一篇社论学习。他站在码得老高的报纸堆前,按照日期一天接着一天地往前翻着,嘴巴里还嘀咕着:“昨天明明看到在这里,这会跑到哪里去了?”
牛月红从卫生间回到广播站看到冯站长正在翻报纸,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跑上去抱住那堆报纸问道:“站长,你要干什么?”
冯站长发现牛月红一反常态,感到十分惊奇:“我找前几天的《河西日报》,上面有我们要学习的那篇社论,怎么了?”
牛月红的眼睛闪烁出一道亮光问,大声说道:“是不是《打好夏收这场硬仗》?”
冯站长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是呀。”
牛月红如释重负地说道:“哎呀,你别翻了。社论在我这里呢。”
她从抽屉里拿出那份报纸赶紧递到了冯站长的手里,然后把他翻乱的报纸摆放整齐,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抽出那本《大众电影》藏在身后,笑着向冯站长请假道:“站长,我把这本杂志还给图书室,马上就回来,决不耽误工作。”
说完,牛月红像射出的箭一般飞跑了。
就这样,牛月红侥幸逃过了冯站长锐利的眼神。
一天快到下班的时间,小袁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进广播站,急切地对牛月红喊道:“快!你大哥的电话,说是有要紧的事儿。”
牛月红的心头瞬间闪出一个激灵,难道……
她和小袁互相搀扶着一路小跑,直奔楼道最里头的总机室。
牛月红用颤动的双手捧起话筒,听到了牛新国信心十足的声音:“小红,你的工作有门道了,是省城的安西电视台。我刚好到市里调查一个案子,顺便给市领导说了一下你的情况。他说刚好电视台需要一个新闻女主播,欢迎你加入安西电视台。”
牛月红听了牛新国的话激动地心潮澎湃,仿佛是在漫长的黑夜里看到了东方的曙光,在激流翻卷的大海里捞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牛月红关切地说道:“谢谢大哥!会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影响?”
牛新国爽快地回答:“不会的。你放心。电话里说不方便。完了我给你写信讲述细节和过程。你就做好调动的准备工作吧。”
牛月红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电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一下子亲昵地抱住了小袁的双肩。
小袁一脸的莫名其妙,呆呆地地看着桌子上的电话机。
牛月红丝毫没有感觉到小袁的神情,只是久久地抱着小袁,眼睛却透过玻璃窗户向着遥远的地方望去。
小袁试探地问道:“小牛,什么好事儿?”
牛月红这才如梦初醒般地收回了目光,仿佛是在自言自语:“我——我最近有好事了。”
牛月红喜滋滋地告别了小袁,并没有回到广播站,而是脚步匆匆地走出了机关大楼。
她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一个悠长的梦境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可爱,又有一些不真实。蔚蓝的天空高大深远,雪白的云彩柔软如絮,白杨树的叶子在微风中倏倏地翻动,宛如唱着一首欢乐的歌曲。
她需要的是现实,绝对不是一个奇妙的梦境。
牛月红回过头来,长时间地仰望着机关大楼。
其实,这幢楼只有四层,根本算不上大楼。但是,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在一排排普通的红砖平房中,它却显得那么的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一向干脆果断的牛月红突然变得多情起来,轻声地唱起了流行歌曲《白兰鸽》:
当那曙光渐渐明朗,这是一个新希望。
一年之际在于春天,一日之际在于晨
哦,我是一只白兰鸽,爱在那长空飞航,
哦我是一只白兰鸽,翱游那丘陵山岗,在白云下面在自由飞翔……
牛月红深情地对着蓝天白云倾诉道:
再见了,我的广播站。
再见了,我的青春时代。
再见了,我亲爱的父母。
再见了,小小的金山县。
我要飞翔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