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8章 治病良方
    “药方!?”苏和仲打开盒子,拿出里面几十张卷起的图纸。张袁野二人凑过来,几人一分,很快就搞清了颜子卿盒子里的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

    “西湖改造计划——”苏和仲和刘开志好点,张袁野坐不住了。要知道,今年三月,自己还在县试的考题上出过相同题目。当时自己点颜子卿为案首时,还取笑过颜子卿的异想天开。

    张袁野清晰记得,颜子卿当时的答卷上曾说:汇聚三十万人,趁冬季水源枯竭之时,疏浚淤塞、清理崶芜;铸大堤以防河沙,淤泥定期清理;于钱塘交汇处设防逆堤,防海水倒灌;两岸植柳以固河堤……因颜子卿更能“吹”,自己给了高分。

    如今再看看手里的《西湖改造计划书》,张袁野觉得荒唐无比:难道自己还有一语成谶、未卜先知的能力?

    和张袁野的复杂心情不同,苏和仲和刘开志只觉得荒谬无比。

    灾民的事从告诉颜子卿到见到这份《计划书》,前后不过三天。翻开计划书:从施工准备、成立管理组织、责任分工、施工质量、安全、防疫;再有哪里建设营地、哪里疏浚河道、哪里搬运砂石、哪里堆积淤土,林林总总几十项,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里面没有任何咬文嚼字的地方,全是用简洁的言语、最直白的话进行表述。别说苏和仲这种老官吏,即便只是认识字的普通人,也能轻易看懂。

    计划书把西湖改造分三个施工地段:西湖以西、富春江为主的十几条支脉整治为“上游工程”;西湖极其周边为“核心工程”;西湖以东、钱塘江入海口为“下游工程”。一合计,三个工程需要人数,不多不少刚好三十万。

    苏和仲三人对视一眼。三人敢对天发誓,为官一辈子,比这花团锦簇的文章见过无数,但比这务实、有用的施政计划,从没见过。

    颜子卿计划书中,对部分项目资金使用精确到了几贯几文;对部分河沟、支流的拓宽距离达到了几尺几寸;对西湖某些地脚挖出土壤达到了几石几两;真要按计划书中所做,普通小吏连贪腐的机会都没有。

    苏和仲衡量了一番,此事若是交给自己去做,五百余人、一年时间,未必能拿出同样一份计划书。

    “佑之,这是你这几天弄出来的?”苏和仲觉得自己老了。

    “怎么可能,这是颜家上下群策群力,半年多时间才完成的!”颜子卿这样说,苏和仲三人点点头——至少这样才合理。凭颜家实力,拿出这样一份东西来,解释得过去。

    “你半年前就在策划此事?”张袁野算算时间,岂不刚好就是自己出题考试的时间。

    颜子卿点点头,此事没什么好隐瞒,颜家做的这事,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

    “啊!——”刘开志突然想起某事,“难怪西湖边上剩余那几万亩空地也被你颜家买去。”

    刘开志边说边解释,苏和仲两人看了过来。这样一算,西湖边的地就全都归了颜家。除开颜家原先拥有的那些,苏和仲去年卖了几万亩滩涂出去,今年隶属钱塘县的几万亩,也陆续有人卖给颜家。

    作为钱塘知县,土地交易都要在县衙备案,这些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按刘开志这么一说,岂不是西湖两岸所有地都已经归属颜家了?苏和仲三人瞪大眼睛。要知道,一旦真按计划书上做,西湖整治完毕,两岸的土地马上就会变成旱涝保收的膏腴,二十万亩——这是多大的利益?

    “合计二十五万亩!”颜子卿没有遮掩。这事迟早也会被人提起、揭开的。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落落大方摆出来。

    “我计划一旦整治完毕,拿出其中二十万亩出来置换下田,用以安置灾民。再陆续卖出三万亩,颜家只保留两万亩即可。”

    “啊!呀——”三人感觉这辈子能震惊的都惊完了。不管谁家,一旦有了二十万亩上等水田,都是无比可怕的。为何?

    古往今来很多地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智慧、勤劳是一码事,上等水田才是根基。中田、下田甚至上等旱田都能种地,但很难发展。一场旱涝灾害,几年的努力就化成泡影。

    上等水田不同。旱涝保收、灾顺无伤,每年都能积累起财富,只要勤劳点、只要运气稍好,很快就能攒下买其他家业的本钱,换句话说,上等水田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有了母鸡,很快就能赞起更多的粮食、金银,再去购置别的土地、商铺,古往今来的大地主大多是由此来。因赏赐成就地主的,大多干不长。

    二十五万亩上等水田什么概念?颜家什么都不用做,只坐等收租、卖粮,每年就能积攒起庞大的财富,随后再去扩展……这样的场景,想起来都叫人感到害怕。

    可颜子卿偏偏舍得放弃。

    用金银去买下田,你有钱,我未必卖给你。地主们都不傻,现在不愿耕种,宁愿抛荒不代表永远不能耕种。要知道政策这种东西,是能改的。所以韩家、白家为了害颜子卿,竭尽所能在云西、云北两省十四府也就购置百万亩土地,还皆是下田。

    但用水田置换不同。只要颜子卿开口,无数人会换,甚至抢破头换。下田一亩八两、上等水田一亩三十两,不代表你用四亩下田就能换来一亩上田。更何况上等水田的价值,从来都是有市无价。不到家破人亡、不到重病遭灾,绝不可能有人会卖。

    颜子卿能顺手就把刚到手、还没焐热的水田“送”出去,这是何等气魄?

    “以工代赈!”苏和仲三人手拿计划书,听着颜子卿的解释,想着城外越聚越多的灾民,心中越想越不平衡。按颜子卿这种搞法,岂不是等于:官府出钱买颜家的粮,用赈济灾民方式来帮颜家修西湖、垦地,颜家再用垦出的地安置灾民?

    到了最后,钱、地、人全都是颜家的!?

    三人脑子一延伸,顿时想通了:就算这次韩白两家没有搞出交州灾民的事,倭奴没有犯边的事,颜子卿依然是要整治西湖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到一起去了,颜佑之,真不知道老天保佑的是谁?

    “咳咳!那个佑之啊!”苏和仲打断颜子卿的讲解:“按你计划书中所写,那采购粮食、安置灾民的费用从何而出啊!”颜子卿的计划,需要耗费的银子是笔天文数字。

    虽然钱不是苏和仲的,但作为云东巡抚、杭州知府,苏和仲还是感到肉疼。而且,老师遇到麻烦,自己的学生却从中大获其利,胖老头怎么想怎么不爽。

    “自然是官府出啊!”颜子卿很惊讶:“赈济灾民难道不是官府的事?再说,去年我购置荒地,官府府库充盈得很,府台大人该不会告诉我没钱吧?”

    杭州府库有多少钱,作为颜家家主的颜子卿比苏和仲还清楚,要知道颜绍恭的职权之一便是府库。

    “咳咳!钱倒是有!”苏和仲不会在这事上撒谎。去年从颜子卿的身上,云东、云南行省没少“赚钱”。除去押往京师的一半,另一半还好好的摆在那里,他知道满不过颜子卿。

    “老夫是说,佑之看到这满地百姓嗷嗷待哺,难道没有恻隐之心?颜家今年收上来那么多杂粮,就不打算开些粥场,帮官府赈济赈济?”苏和仲脸皮厚,说完这话也感觉有点无耻,张袁野两人自动消失到一边,看两师徒撕逼。

    颜子卿大惊:“府台大人,别开玩笑。私自赈灾、汇聚民望、拉拢人心、图谋不轨,那是要满门抄斩的!”颜子卿嘴里的每一项罪名,三人听到心里都是一突突。

    颜子卿真没夸张。无论哪个朝代,有大规模灾民的时候,你开个粥棚,施舍点稀饭也就是极限,妄想大范围赈灾安民的,除了官府,谁做谁死。以颜家在云州的民望,已经升无可升,再去做大范围赈济的事,和挑旗造反没什么区别。

    想到这,三人同时打个冷战。颜家真要造反,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在座三人。造反头子可不管你有没有师生关系、是不是乡里乡亲,要么一起反要么用人头向朝廷表忠心。二选一,哪个答案三人都不想选。

    “好吧!赈济的事还是官府来做!”苏和仲想想,觉得还是老命要紧。至于说府里的那些钱,反正不是自己的。

    “府尊放心,颜家最近的粮仓已经起运。三天内,十万石稻米、杂粮运到杭州,我已联系上漕帮,其他三百万石米粮,随即起运。”三百万石米粮,光靠颜家船队是很难运完的。漕帮刚好忙完今年漕运的事,雇佣漕帮船队再合适不过。

    “三百万石!”张袁野二人抽口凉气,这个数字听起来就无比震撼。

    “那就好,那就好!”苏和仲救灾文书,早就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按理说该呈报云州总督朱子清,但如今已经撕破脸,等朱子清批复杭州早就完了,所以也就没那么多顾忌。

    内阁次辅叶文忠是苏和仲老师,直接呈报当今,比一级级上报,迅捷无数倍。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办!”颜子卿的计划书留在了府衙。

    这么大的事,不是苏和仲三人碰个头就能定下的。即便真要借机治理西湖,也必须上报京城,让内阁拿主意,否则杭州府库银一两也拿不出来。

    颜子卿告辞离开,苏和仲三人心绪才总算平和下来。

    “三十万人呐!”张袁野抬头看天。

    “二十五万亩地啊!”刘开志不停的唠叨。

    “他该不会打去年开始便在琢磨这么干了吧?”苏和仲提出个假想,三人不敢再想下去……

    PS:本书即将上架,按照惯例自然要唠叨两句,免费的就再不开单章。

    接下来自然该感谢。首先感谢自己,感谢金庸大大、古龙大大、梁羽生大大、黄易大大和自己对小说的执着;其次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坚持和不歇努力、没有放弃;最后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对本书的热爱才走到现在。没有了!

    不求票、不求点击、不求订阅。本书写满百万字才会完结,有兴趣的朋友上17K花一分钟免费注册,书评区指出不足之处!梦醒半浮生,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