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学校将停课 公社深翻土地
    第174章 学校将停课 公社深翻土地
    9月。
    新的一月,新的一天。
    如以往那般,李开朗去往运输队。
    路上碰到一卖报纸的小男孩。
    小男孩身穿一件褪色的蓝色小褂,脚蹬一双破旧的布鞋。
    “小同志,给我来一份报纸!”李开朗喊道,同时递出2分钱。
    收到钱,小男孩从挎包取出一份报纸给李开朗。
    李开朗简单翻阅报纸,报纸上的文章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号召全民为钢铁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号召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奋斗。
    “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
    “其他部分要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
    “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报纸上一系列的内容,让李开朗看的都有些热血沸腾。
    简单翻阅过后,李开朗骑上车去运输队。
    一路上,他注意到了一些新的变化。
    墙壁上挂着醒目的横幅,其上写着: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等口号。
    这些口号与8月相比,显得更加鲜明和有力,让看到的人们都感到振奋。
    “大家伙,今天来大任务了?”张金武站在休息室,对众人说道。
    众人齐刷刷望过去。
    “火车站来了一批煤炭,今天咱们不仅要拉回厂里的煤炭,还要给发电站、运输站这些地方送一批。”
    “我现在给大家安排一下地方。”
    张金武开始给各位师傅划分区域。
    “这几个地方,向邦、苏大埙、宁超勇,你们负责,抓紧把煤炭运过去。”
    “俞大升、黎元宝、严叔定,你们负责这几个地方。”
    在张金武有意的安排下,李开朗、卢文江、张奋三人被分到同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工作量不轻松,你们多跑几趟,尽早完成任务,早点回来休息。”张金武叮嘱道。
    “知道了。”卢文江回道。
    带着李开朗和张奋,驱车离开轧钢厂。
    他们的任务离轧钢厂有点远,但好在都是跑固定路线,没有那么多要送的工厂。
    四九城煤建公司。
    卢文江三人带着一车厢的煤炭来到这里。
    “同志,伱们来的可真巧!”
    刚来到煤炭厂仓库,就有一个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握紧卢文江的手。
    “哪里哪里!”卢文江客气道。
    没聊几句,段国江对着不远处的人群大喊:
    “嘿,你们都去车上搬煤炭吧。”
    三人循声望过去,大概有二三十人名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脸上稚嫩未脱,身高也尚未发育完全,显然都是学生。
    听到喊声,他们兴奋地跑了过来,上了车厢开始扒拉煤炭。
    李开朗对段国江询问:“这些都是学生吧。”
    段国江解释:“是,这些人都是学生,他们都是学校派出来拉煤炭,拉回去炼钢的。”
    四人看着这些学生搬煤炭。
    他们有的两人用木棍抬一袋,有的自制一个a型木架,尖端按上一个小车轮,放上一口袋煤。
    抬起拉,推着走。
    熙熙攘攘地走出煤建公司。
    张奋看着很是奇怪:“这些学生都不上课了吗?他们全都出来拉煤炭了?”
    “上课?”
    段国江解释:“你不知道,现在小学生都被发动去捡废铁,上交学校。”
    “中学生也同样是这样,他们还要出来拉煤炭。”
    “现在学校是还没有停课,但再过不久,学校也要停课。”
    闻言,三人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张奋不解道:“有必要这样搞吗?学生不上课,学校还要停课,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段国江看向张奋,好似看着白痴般:
    “怎么能不至于,现在学校都有交废铁的任务,要是没完成任务,听说明年可就没有教育经费。”
    “停课收废铁,也总比没钱要好吧,再说了,又不止一家学校这样搞。”
    三人闻言,有些惊讶。
    李开朗喃喃自语道:“连学校都要交废铁,咱们街道办应该也是要交废铁吧。”
    “我看啊,应该是会有。”卢文江附和道。
    “行了,不和你们多说了,我还有事,你们把煤炭就卸在这里就行。”吩咐完,段国江便离开。
    留下三人,卢文江决定道:“行了,开工吧,赶紧把任务完成。”
    三人像打扫垃圾一样,把煤炭扫下车。
    半小时后,车厢里的煤炭已经卸载完毕,,原本明亮的车厢变得漆黑一片,仿佛被煤炭的墨色所浸染
    “我的新车啊,才开了多久就变得这么脏!”张张奋痛苦地嘟囔道。
    卢文江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行了,别哭了,后面还有几车呢。”。
    三人稍作休息后,再次启程返回火车站。
    “唉,这位同志,麻烦你个事?”段国江拦住了正准备离开的卢文江三人。
    卢文江探出车窗:“有什么事吗?”
    段国江解释:“同志,是这样的,永华县那里出了点事,来不了,想麻烦同志运一批煤炭过去。”
    “永华县?”卢文江嘀咕道,脑海中开始思考其在哪里。
    段国江连忙道:“永华县不难走,就是有一点远,沿着这条路直走,县城外有个写着永华县石碑。”
    闻言,卢文江点点头,路好走,那也可以帮一下。
    看向李开朗和张奋,“小李,这个忙你帮一下吧。”
    “行!”李开朗答应下来。
    张奋太年轻,卢文江担心出事,还是李开朗做比较好。
    重新拉上一车煤炭,李开朗再次来到煤建公司,拿上证明后,才开往永华县。
    李开朗是代替运输,需要有证明,不然出了事,到时候就要互相扯皮。
    半小时后,李开朗发现写着“永华县”的石碑。
    很快,就来到县城外。李开朗看了眼任务的具体地址,是在学校,心里有一些疑惑,但还是驱车去
    沿途,李开朗注意到大街小巷上到处张贴着各种标语
    这些口号如同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终于,李开朗来到学校外。
    “同志,有什么事吗?”学校保卫员问道。
    “同志,我是来送煤的。”李开朗说道,拿出证明。
    简单看过后,保卫员对李开朗道:“同志,把车子开到操场。”而后便放李开朗进去。
    李开朗直接来到操场。
    只见学校的操场,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炼钢炉,有一群学生正拉着风箱,热火朝天的。
    卡车“轰隆隆”的声响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奇地看向李开朗。
    李开朗开到一旁下车,一个领头的主任迎了上来。
    “同志,麻烦你了,辛苦你运来。”领头的主任来到李开朗面前。
    “客气了,我也是为大家服务,谈不上,谈不上。”李开朗客气回道。
    “你们这是.”李开朗指着操场的炼钢炉。
    主任解释:“这不就在炼钢嘛,学校大,总不能空着,多多少少也能做点贡献。”
    “那确实是,这么大的地方,不炼点可惜了。”李开朗认同道。
    主任朝着远处,驻足观看的学生,大喊:“都别在那里看着,赶紧过来搬煤。”
    顿时,乌拉拉的人冲了过来,拿上袋子、推车,开始忙碌地卸煤。
    “同志,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要是没有你这车煤炭,晚上这些炼钢炉就得熄火。”主任说道。
    李开朗转头看向他:“怎么?晚上也要接着炼钢?”
    “是啊,这么多人,仓库里还有不少铁料,不得趁早炼完。”主任解释道。
    “那晚上就不回去了?”
    主任解释:“有的会有的不会,没任务的就回家,有任务的,就直接住在教室,桌子一并就成床,也能休息。”
    “只不过没有家里的舒服。”
    “这些人又不懂怎么炼钢,就让他炼,不怕出事?”李开朗接着问道。
    “学生是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就让他们拉风箱,主管炼钢的是老师。”
    闻言,李开朗点点头,“这可真是大阵仗啊!”
    “是啊!咱炼出来的钢,质量好,量还不少。”主任傲娇道。
    不一会,煤炭就全部卸下。
    “行了,你在这里签个字,我也要走了。”李开朗递出证明。
    主任签过字,挽留了一下李开朗。
    李开朗推辞一番,便驱车离开。
    另一边,动员大会结束后,满怀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前往红树公社的征途。
    排着整齐的队伍,肩扛行李,手提洗脸盆,高唱着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郊外的田野间,一直唱到红树公社,氛围相当的浓郁。
    “同志,你们可总算来了!”
    公社的干部和社员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热情地迎接他们的到来。
    进入村庄后,公社的社员们迅速安排好了居住的地方。
    十几人被分配到简陋但干净的农舍。
    虽然条件艰苦,但师生们没有任何的抱怨。
    “大家把房间收拾一下,尽早入住,之后咱们可要在这里待上一个月,可不能马虎,要打扫干净。”班长说道。
    闻言,众人纷纷行动起来,挑水、打扫、忙个不停。
    直到一切都安顿好,天色也不早了。
    人们都疲劳地躺在床上休息。
    这时,社员走了过来,看着整洁干净的房间,心里不禁点点头。
    “社员同志,有什么事吗?”班长问道。
    一众同学都起身,看着他。
    社员虚按手掌:“没什么,我是来提醒你们,等会就到了放饭的时间,你们记得早点去吃。”
    “呜,终于可以吃饭了,我都饿的前心舔后背了。”
    “是啊,早上就吃了点早餐,一路走过来,都快饿的不行了。”
    “赶紧,现在就过去,占个位置。”
    一众人议论纷纷,对于吃饭热情高涨。
    “不用这么着急,还没那么快,等放饭了会有广播提醒的,我来是提醒你们注意一下广播。”社员解释道。
    “对了,你们知道你们这次来的任务吗?”
    闻言,摇头、耸肩,毫不知情。
    他们跟随大部队来此,具体的任务,还没有跟他们解释,只说要到公社。
    “行,那我就简单和你们说一下,你们这次来公社是深翻土地。”
    “什么是深翻土地,简单来说,一是刨红薯,二则是翻土。”
    深翻土地,这些劳动须待秋收完毕后,才能进行。
    这时地里的玉米、谷子等粮食已经收割收割完毕,诸如也已摘尽,只剩下诸如红薯(或称呼山药)。
    公社的社员已经将红薯秧子割净运走,只剩下土里的红薯。
    将土里的红薯刨出来,就可以开始深翻土地。
    说白了,这群人就是一批不要钱的劳动力。
    要是李开朗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种熟悉的陌生感。
    好在他就不用到土里干活。
    听到这些,同学们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充满热情。
    “不知道好不好玩,累不累,我还是第一次下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好奇道。
    居住在四九城里,让他们脱离了农业生产,对于干农活,也只是听人说过,他们还没动过手。
    “农活,很简单的,一学就会,而且还很轻松的,我玩过!”有人解释道。
    如果不看他那粗糙的虎口和粗茧,差点就信了。
    “是吗?”那人天真道。
    社员微微一笑,看着他骗人,也不戳破,“行了,该说的和你们说了,你们再休息会,等开饭吧。”
    说完,社员转身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