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更上一层楼
轧钢厂。
忙忙碌碌半个多月,总算是将轧钢厂的事情处理完毕,杨厂长总算是能喘口气。
这不,一有空就和李开朗说说话,问问夜大的情况。
“夜大要开学了吧?”
“下周二开始上课。”
“课本看过了吧,怎么样?难吗?有信心考的过吗?”
“事在人为,虽然难一点,但也没有太难,考试的话,不说考个七八十,起码合格还是可以的。”
“有信心啊。”
杨厂长有空,就和李开朗多聊两句。
“对了,你觉得厂里的奖励制度怎么样?”
奖励制度刚改革,要到月底才会开始第一次奖励,有何成效谁也不清楚。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都有机会能拿到奖励,也不用去争抢别人的名额,大家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闻言,杨厂长点点头。
奖励名额平均分配,要数谁最着急,那就是低级工,他们人数最多,名额就那么几个,谁都争抢着要上去。
说实话,比起去年,竞争十分激烈,低级工憋着一口气工作,生怕评选不上。
中级工人少稍微少一点,不用那么激烈争抢,但也要稍稍费一些力气。
最轻松还是高级工,人数最少,谁要是想要,稍稍出点力就能得到。
现在看来,一切都挺好,等到运行一段时间后,除了奖励,全是坏处。
越是等级高的,想要奖励,直接说一声,尤其是八级工,车间就那么些八级工,他们只要一开口,谁都抢不过。
甚至,想要内定某一个人也有极高的话语权。
而低级工,就彻底躺平,那么多人争抢,争不过,还那么累,就没人会再努力工作。
到时候车间就出现一堆低级工躺平,这股不良风气顺势影响到中级工,之后整个厂子都躺平。
到时候即便是杨厂长想解决,也是回天乏术,无能为力,直到考核重开才会改变。
聊着聊着,杨厂长忽然想到了什么,很是苦恼摸头。
李开朗见状,自然是要表示表示,成不成不一定,但要表示。
“杨厂长,您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不知道我能不能帮上点忙?”
杨厂长看着李开朗,他正发愁的事,李开朗怎么可能做的了,不过想到李开朗是司机师傅,或许可以试一试。
“小李,你也知道咱们轧钢厂是大厂,大几千号人,每天要吃掉成千上万斤粮食。”
“采购那边已经很努力采购粮食,但见效甚微啊,就只采购到几百斤粮食,你是司机师傅,不知道有没有门路搞到一点?”
“多多少少都无所谓,能有就行。”
杨厂长对李开朗没报多大的希望,十斤八斤不嫌少,千儿八百不嫌多,反正是越多越好。
采购科那边,除了把粮站的关系接上就没什么大作为,这半个月也就采购到几百斤粮食。
说实在,杨厂长对他们稍显失望,就这么点粮食怎么够轧钢厂的消耗。
“是这样啊。”李开朗低头思考一番,想着要不要做。
很快,就下定决心,既然杨厂长委托他,又能赚钱,那干嘛不赚。
赚个两三千也不少了,小半套四合院都能买下来。
“杨厂长,我在乡下认识点人,他们或许、可能、应该有点存粮,我帮你问问,看看他们卖不卖?”
“只是我也不敢打包票他们会卖,现在这光景您也是知道的,我和他们问问,凑一凑应该有个百来斤粮食。”
闻言,杨厂长眼前一亮,“好好好,你尽管去问,成不成都行,先把关系搞好。”
“要是能采购到,尽可能采购多一点,咱厂那么多人,每天要消耗不少粮食,多采购一点总是好的。”
“是,有杨厂长这话,我一定完成任务,只是这粮食毕竟见不得光。”
杨厂长点头:“这我明白,跟采购科一样,不走公账,不问来处,只要能搞到粮食就行。”
见杨厂长如此信任,李开朗松了口气,杨厂长也是病急乱投医,试一试。
“杨厂长,那我去试一试,只是这钱,粮食不便宜,他们是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能拿到粮食。”
‘还是说我先去打听打听,问清楚了多少钱,再来和您报告?’
听到这,杨厂长顿了一下,现在能搞到粮食,就应该立马拉回厂里,但这么一大笔钱全给李开朗拿着。
哪怕他对李开朗放心,不怕他昧下,但要是丢了,被偷了,或者劫走,都不是他一人能承担的。
但要是问清楚再回来问,要是被人截胡了,那再多的钱都没用,还不如丢了,几千块钱,轧钢厂还是出的起的。
“这样,你先拿钱过去,能采购多少是多少,尽可能完,把粮食拉换回来。”
“要是钱不够的,先和他们说好,等拉了粮食回来,你再跑一趟。”
李开朗点头:“行。”
“我现在带你去拿钱,这钱你可得保管好,别人问起你都不要说,对了,我记得你是有配枪的,出门的时候带上.”
杨厂长一一嘱咐,让财务从保险柜拿出三千块钱。
“这三千你先拿着,要是不够再回来拿。”
说完又看向财务,“到时候我要是不在,小李来拿钱,你直接给,不用和我打报告。”
“明白。”财务点头。
拿到钱,李开朗佯装信心十足,“保证完成任务!”
杨厂长拍了拍李开朗的肩膀:“行,去吧,早去早回。”
“我现在就去。”李开朗拿着钱,收进怀里,立马出门。
财务看向杨厂长:“厂长,你放心.”
杨厂长一摆手:“行了不用说了,我都知道,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来承担。“
见状,财务不再说话。
李开朗拿着钱,去枪械库领了枪,就开车出去。
粮食就在自己的种植空间,一个念头就能弄到,但总要装一装,要不然太轻松弄来粮食可不好。
“唉,轻松轻松,给自己放放假。”李开朗开车在外面闲逛,笼络一下在乡下的关系。
顺便去看看老王,那个饿死村子人,让自己升职的杜书记村子。
看到李开朗过来,村民一个两个冷眼相待,拿着器械随时准备着。
要不是老王站出来,说认识李开朗,是老熟人,以前给他们送过铁料,是轧钢厂的司机师傅,他们非得打死李开朗。
李开朗不解,前段时间还不是这样“老王,你这村子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怎么变了?”
“唉。”老王叹了口气,随即便解释缘由。
李开朗这才明白,他这是遭了无妄之灾,村民们等了几天都没来卡车,让他们现在对卡车司机恨之入骨。见状,李开朗没多待,聊聊两句就急匆匆离开,生怕村民们控制不住愤怒,打死他。
李开朗开车又跑到更远的地方,逛一逛、玩一玩。
一直浪到下午一两点,李开朗这才停下来,开始做正事。
从种植空间搞出861斤的陈粮,还有一只最瘦最柴的公鸡。
这只鸡是给杨厂长的,毕竟白赚了三千块,怎么着也要意思意思,以后还能有这好事。
“这样就差不多了,再收收拾就可以回去了。”
李开朗看着装满一车厢的粮食,用幕布将其遮挡上,免得被人看出来。
而后再挖一些土,随意地扔在幕布上,装作翻山越岭的样子。
李开朗开来开去,不只是为了玩,还是要做出确有其事的样,要不然车子干干净净,一眼就看出假。
最后,再写上七八份收据,其上写着粮食多少钱一斤,买了多少粮食,了多少钱。
粮食、收据有零有整,刚刚好把3千块完。
“搞定,收工,回厂。”
回去的路上,李开朗看到朝着四九城而来的难民。
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是一个人独自前来,有的是带着小孩前来。
每个人的脸上、眼神毫无精神,宛如行尸之肉一般,跟着大部队往前走。
距离四九城越近,他们的眼神总算是有一点光彩,或许那是生的希望。
李开朗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厂里,而是将车开到食堂旁边的小树林,而后进到厂里。
李开朗直奔杨厂长办公室,正巧他在办公。
“杨厂长。”
“怎么样?搞到了没有?”
“幸不辱命,搞到了八百多斤。”
“好好好,在哪?”
“就食堂外的小树林。”
“带我去。”
两人赶到小树林,李开朗掀开幕布,杨厂长看着满满一车厢的粮食,很是高兴。
“好好好,没想到你还真搞来了,好啊。”
杨厂长没想到,不被他寄予希望李开朗,居然真能搞来这么多粮食,不愧是他看好大的人才。
杨厂长上车厢,打开粮袋,看着里面的粗粮,这粗粮更好,能填饱肚子。
“杨厂长,这是收据,您看看。”李开朗将收据递给杨厂长,“杨厂长,这些收据是要销毁的,那些人怕留下.”
“放心,这我明白,我还想着下次。”
杨厂长本来有想要留下来的打算,李开朗这么一说,绝对不能留下来,不然耽误下次交易。
杨厂长看着有零有整的收据,这些字迹一看就是李开朗写的,就更加不能留下来。
这可是他寄予厚望的人才,绝对不能出事。
“收据你拿着吧,抽空销毁。”杨厂长将其递回给李开朗,“就这些粮食了吗?还有没有多的,没有打欠条的吗?”
李开朗摇头:“没了,就这么多,那些人就卖这么多给我,应该是想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吗?不怕,咱厂有的是钱,多少都能搞来,这样你再拿一笔钱,再跑一趟。”
李开朗再摇头:“杨厂长,这恐怕不行,那些人待价而沽,肯定是不会短时间再卖粮食。”
“我看他们很有可能一个月才卖一次,对他们来说这钱才好赚,卖的太多不值钱,粮价要跌,还要担心被追查。”
杨厂长想了想,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就按你说的来吧,月底你再跑一趟问问,要是不行,下个月再买。”
李开朗这个说辞,对两人都有好处。
对杨厂长而言,每个月固定有近千斤粮食,保证了一定量的粮食,稳定才是最好的。
对李开朗而言,每个月能固定赚一笔钱,细水长流才是最好的。
双方都很满意,一个有粮食,一个有钱,共赢。
“唉,差点忘了,杨厂长,还有个东西没给你。”李开朗一拍脑袋。
“什么东西?”
李开朗去驾驶座,拿出又瘦又柴公鸡,“杨厂长,这只公鸡是他们孝敬你的,他们嘱咐我,您可一定要收下。”
杨厂长看着鸡,也是食指大动,好久没吃荤腥了,肚子的蛔虫直叫唤。
“你小子,我看是这鸡是你的吧。”杨厂长笑指着李开朗。
李开朗连连摆手:“怎么可能,杨厂长你是知道我的,我哪有这样的本事。”
“行了,你别谦虚了,你是怎么样的,我还能不清楚吗?做的不错,我没看错你。”
杨厂长满心欢喜的收下,不过他也没吃独食。
“晚上要不加个班,一起吃?”
这就是句客气话,李开朗怎么可能会当真,况且种植空间一堆肥美的鸡,干嘛要吃又瘦又柴的,自己吃独食不好吗?
“不了不了,这是他们孝敬您的,我怎么能吃,您自己吃就好了。”
“那行,那我就一个人吃了。”杨厂长没多推脱,他恨不得现在就吃上,这鸡可不能留着,得趁早吃。
李开朗没忘正事:“杨厂长,这些粮食要怎么办?”
杨厂长看了看周围,这距离食堂最近,“你去和食堂赵主任说一声,让他把食堂的人叫出来搬粮食。”
“顺便,让他叫人把这鸡处理一下,下班我来食堂吃,让他们提前准备好。”
“好的,我现在就去。”
“麻烦你了。”杨厂长拍了拍李开朗的肩膀,他立马去叫人。
杨厂长现在对李开朗很满意,满意的不行。
以前,李开朗要技术有技术,要知识有知识,要能力有能力。
会开车、读夜大、还能自主学习、解决车间问题。
现在,要人脉有人脉,还会来事,八面玲珑,懂人心。
杨厂长满心的赞美之词都无以言表,无法形容李开朗的好。
“以后得大力培养,一定要把李开朗牢牢地抓住,可不能让他离开轧钢厂,还得大力培养他成工程师。”
“我看,等李开朗毕业后,干脆就独开一个部门,让李开朗自己当领导,自己领导小组。”
“不行不行,仅仅只是这样还不够,还得给李开朗加码。”
本来李开朗在杨厂长心里就极其重要,现在是更上一层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