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1章 一个碎片
    第981章 一个碎片
    “谢谢。”
    数不胜数的话语,最后终究演变为最简单的一句话。
    迈克尔终于稍稍从情感边缘拉回些许,找回理智。
    “下次,希望有机会能够当面表示感谢,那是我的荣幸。”
    安森没有客套地拒绝,而是顺水推舟地开起玩笑,“你请客?”
    迈克尔一下抓住了精髓——
    这幅画,标价五千美元,但最后成交价格多了一个零。
    显然,安森正在调侃这件事,以一种轻松的方式。
    迈克尔不由看向安妮,他现在明白为什么人人都在称赞安森富有魅力了;安妮莫名其妙地看向迈克尔。
    迈克尔也没有解释,笑盈盈地连连点头给予回应,“当然,我请客,这件事我能够做到,百分之百。”
    电话,没有持续太久。
    迈克尔看向安妮和托马斯,嘴角的笑容上扬起来,“他喜欢我的作品。”
    一句话,就已经足够。
    安妮和托马斯两个人双双拥抱迈克尔,欢呼雀跃起来。
    而另一边,安森挂断电话,一抬头就能够察觉到诺拉和卢卡斯投射过来的视线,尽管没有开口,但灼热的眼神和关切的目光简直不能更加明显。
    安森略显无奈,“一个朋友。”
    诺拉,“朋友?”
    那高高扬起的尾音,充满了探究。
    本来,安森还想解释一下来龙去脉,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巧合,这是一件值得分享的趣事;但现在看着诺拉这样的眼神,一下就不想解释了。
    “诺拉女士,你那是什么眼神?”
    “什么眼神?我的眼神很正常呀。”
    “嘿,你的眼神在暗示什么?”
    “什么?嗯,什么?你说说看,你解读出了什么?”
    嗡嗡嗡,嗡嗡嗡。
    手机震动声响,居然再次传来,打断诺拉和安森的对峙。
    诺拉转头瞪了卢卡斯一眼,“这才是第三道菜而已。”
    也就是说,晚餐刚开始,卢卡斯就已经接了五六七八通电话。
    卢卡斯一直默默地坐在旁边,此时也没有反驳,下意识地拿起手机瞥了一眼,然后又抬头左右看了看。
    “妈,是你的。”
    诺拉:……
    一旁,安森笑得没心没肺。
    诺拉满脸无语,但终究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接通手机,也没有来得及看来电显示。
    “晚上好,这里是诺拉-伍德。”
    对面,卢卡斯和安森两兄弟悄悄地在桌子底下完成一次击掌。
    诺拉注意到了,但她现在没有时间理会这两兄弟,注意力完全在电话上,认真倾听,又简单沟通了一番。
    然后,挂断电话,迟迟没有开口。
    安森有些担心,“妈,发生了什么?”
    诺拉看向安森,表情有些古怪,“晚餐结束之后,我需要返回画廊一次。”
    卢卡斯也察觉到了异常,“怎么,发生了什么状况?”诺拉轻轻耸肩,试图寻找到一个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但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大脑里搜索了一番,还是没有能够找到,于是就这样直接说了。
    “画廊超过三分之一的作品都卖出去了。”
    空气,有些安静。
    卢卡斯轻轻松一口气,一幅见怪不怪的冷静模样。
    反而是安森怀疑自己的耳朵,“你确定?”
    诺拉嘴角的笑容上扬起来,“是的。”
    “所以我一会儿需要前往画廊进一步确认情况,一切发生得太快,几个小时而已,难免有些浑水摸鱼的,我们需要确认一下买家和报价,然后再看看情况,是否需要展开一波全新的宣传推广。”
    一切,显得难以置信,甚至是匪夷所思。
    即使再三确认,事情真实发生,但没有亲眼所见,似乎还是缺少一些真实感,震撼和冲击持续在大脑激荡。
    相较而言,卢卡斯则显得镇定多了。
    “没有必要。”
    “安森就是最好的宣传。从安森现身到现在,这才几个小时,市场已经给予积极回应,如果接下来配合宣传,反而给人刻意之感,令人怀疑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引发路人的反感;与其如此,不如耐心等待,让传闻继续发酵,等待口碑的回馈。”
    诺拉兴致勃勃地看向卢卡斯。
    卢卡斯面无表情,“妈,你应该看看今天聚集在画廊外面的人群,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不介意把安森的衣服撕碎,然后每人抢一个碎片。”
    安森表情怪怪的,“卢卡,你也想要吗?想要的话,衣橱里有很多,你可以随便拿。”
    卢卡斯:……
    诺拉却已经反应过来,再次看向安森,表情里写满了自豪,“抱歉,安森,我下午质疑了你的号召力。”
    真诚,坦率,温暖。
    反而是安森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就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眼前的盛况,完全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安森打趣了一句,“我现在有一种被卖了还在数钱的感觉,这正常吗?”
    卢卡斯是正确的——
    没有宣传就是最好的宣传,又或者说,正确的宣传。
    整整一周后,东村艺术画廊重新吸引人们视线的消息,渐渐在纽约完全扩散开来,并且吸引“纽约客”的注意。
    没有任何邀请,也没有合作计划,“纽约客”派出专栏记者,亲自前往画廊——
    不是为了采访安森或者宣传安森,而是真正欣赏画展,看看吸引安森的画展如何,通过画展看看安森的艺术品味。
    瓶,往往意味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内涵。
    然而,过去这段时间里,安森却正在一点一点展现出不同面貌。
    对电影、对表演、对乐队、对时尚……等等等等,抛开皮囊,展现内里展现灵魂,不是一些心灵鸡汤或者名言金句,而是一种思考、一种品味,慢慢打破瓶的偏见和标签,展现他作为一个人的更多可能。
    不止是一名演员而已,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一个人的存在。
    当然,阴谋论始终存在: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经纪人和公关人安排好的场景、台词、宣传报道,安森只是一个躯壳,把他人的智慧装进来并且呈现出来而已,所谓的真正灵魂依旧是一无所有空空如也。
    这也是“纽约客”试图探究的。
    如果安森背后拥有一个完整团队打造人设打造形象,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画展?难道不应该参与到那些更有名更具有口碑的画展吗,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样籍籍无名的画展冒险,不是吗?
    毕竟,一切都是策划,就应该尽可能减少风险减少争议才对。
    一个假设,这个画展就是安森的选择,那么,从这里又能够看出什么?
    撇开安森不说,“纽约客”也认为给予这些独立艺术展览一些关注是必要的,也是帮助培养艺术土壤的必经之路。
    悄悄地,瞩目视线就这样来了。
    那么,安森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