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
<!--go-->
对于周边各割据政权如此反应的原因,穿越团队众兄弟自然是心知肚明,也更清楚无论这些个割据政权、地方小朝廷现在如何表现得恭顺、臣服,他日亦都逃脱不了被灭亡的下场。可一来,南征江南刚刚结束,后周从上到下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休整、补充。二来,随着“暗羽”潞州分堂发现李筠与江南相互勾结、意图叛乱的证据,穿越团队委员会和委员会扩大会议认为在继续一统天下的征途之前,很有必要先将自家后院打扫干净,以免再出现类似李筠这样的内奸、叛逆。尽管此番李筠因为形势所迫,没有依照与李煜的密约起兵反叛,可并不代表下一次机会合适时他不会乘势而动,扰乱后方。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虽然在穿越团队众兄弟心中算不得一个好词,现如今却也不得不遵照这一政策来执行。
不过,考虑到像李筠这样的情况基本还算得上是“内部矛盾”,所以穿越团队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就此事进行讨论时,多数兄弟均主张不宜一上来就使用武力解决,或者说在有可能和平解决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先尽量使用和平手段。待到和平手段不起作用时,再使用武力也不迟。毕竟,这些地方都是大周治下,一旦动武损害的都是大周的利益。而且,无论平叛战事进行得有多快,都会对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不好的影响。当然,作为强势且代表所谓正统的一方,由穿越团队所主持的后周朝廷在这件事情上也绝不会过分妥协、过分怀柔,更不会自缚手脚。而是会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大棒。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朝廷安排的地方藩镇,自然会好生安置。对于那些不知好歹、死硬到底的顽固分子,该一棒子打死的就会一棒子抡下去,绝不会心慈手软。
于是,班师回朝经过短暂的休整,并对师属各步兵、炮兵、骑兵团番号进行统一调整编制之后,驻开封的“飞龙军”以及部分“保安军”便重新摆开架势,进入临战状态,准备随时扑向自己的新目标。与此同时,作为安内行动的第一步,穿越团队委员会通过后周朝廷于建隆二年阴历十一月初一下旨,以为符太后(小符后)祝寿及庆祝大周南征大胜为名,召后周境内各路节度使、防御使、刺史等地方军政长官于次年也就是建隆三年阴历正月二十五之前进京道贺,并参加将于阴历二月初一和初二这两天进行的祝寿及祝捷大典,以便借此机会摸清楚各地节度使、防御使、刺史等军政长官对朝廷、对北平军的态度,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尽管觉得朝廷此番召各地藩镇首脑进京有些突然,觉得自从北平军进驻开封后一直保持低调的小符太后如此大张旗鼓的过寿诞有些奇怪,觉得在南征江南之战结束近半年后举行祝捷大典有些不伦不类,可大多数心中无鬼且对北平军一系把持朝政并无太多反感的节度使、刺史等地方军政长官还是将这些个疑问埋在心里,一边收拾自己的行装,一边交待好自己出行后所辖地区的公务,根据朝廷要求的日期、和辖区到京城距离的远近,安排好自己启程时间及行走的路线,带着一众随从往京城而来。
心中坦荡的各方节度使、刺史等地方首脑可以毫不在意的遵旨而行,那些个心中有鬼或者对北平军把持朝政有意见的地方军政长官在接到旨意后却不免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那些个心中有鬼的自然是疑神疑鬼,一方面怀疑为太后贺寿、为南征贺捷只不过是朝廷的一个借口,实际上却是朝廷已经知晓了自己暗地里的小动作和不臣之心,打算借着此番召众藩镇进京的机会将自投罗网的自己一举成擒。另一方面,却又怕万一朝廷这次召藩镇进京并无它意,就是北平军一班人打了胜仗,为了显摆自己的功绩而搞的一次自我夸耀。自己若不遵旨而行,反而会引起朝廷的怀疑、给朝廷收拾自己创造了很好的借口。是以,这些个心里不干净的藩镇节度们在接到朝廷旨意后,可以说是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很是费了一番思量,以至迟迟未能启程。
那些个对北平军把持朝政有意见、心怀不满者,表现得就要比那些个心里有鬼的同僚们干脆得多。他们要么直接称病不来,要么就说自己年老体弱,不胜鞍马劳顿,改由自己的子侄代替自己携重礼进京道贺,并为此向朝廷写了请罪的奏章。
各藩镇节度、地方刺史们的种种表现,穿越团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于那些真心臣服、遵旨而行的地方军政长官,穿越团队自然是代表朝廷隆重迎接、给予高规格的礼遇;对于那些心中有鬼、迁延不行的节度使和刺史,穿越团队则接连派使者催促,要其尽快启程;而对于那些个明里暗里抗旨不遵、阳奉阴违的藩镇首领,穿越团队一方面下旨申斥,另一方面却是将其一一纳入下一步的打击计划,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这些不安定因素一举扫平。
建隆三年阴历二月初一、二月初二,为符太后生辰进行的贺寿大典和为南征大胜进行的祝捷大典如期举行。由于这两场大典不但有朝中文武百官参加,而且又有近百名节度使、防御使、刺史等地方军政长官助兴,再加上大周前两位皇帝郭威和柴荣又都是以节俭著称,且彼时国库也确实有些不足,其登基之后除了必须进行的祭祀活动外,基本没搞过什么大型的庆典。所以此番两场大典可以称得上是自大周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次盛典,其热闹程度数十年来都少有。
既然是难得的庆典,相应的赏赐与嘉奖便不可缺少。在为符太后举行的祝寿大典上,包括朝官及进京的各地节度使、防御使、刺史等地方官在内,所有到场的大臣都得到了来自太后的赏赐。尽管每个人赏赐财物并不多,可其中所包含的恩宠与荣耀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所以,在场文武百官领赏之后齐声拜谢,将这场庆典的气氛推向了**。而在为南征大胜举行的祝捷庆典中,参与南征的文臣武将们先是受到了同僚们的称赞,随后又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不但各级领兵将领们加官晋爵,就连普通一兵也都根据战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赏赐,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特别是作为南征军主帅的王崤峻,虽然他得到的嘉奖,除了大量财物赏赐外,就只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这项纯粹荣誉性的奖励,而于爵位、勋阶、官职等等方面却无任何变化。而且,对于自打第一次进皇宫开始,就从未解过配刀、脱过靴子,上殿时从来都是或迈着标准军人步伐、或踱着四方步,只在第一次见柴宗训时报过自己官职,此后面君奏事时从未报过名的王崤峻来说,这些个荣宠可以说是毫无价值,赏了等于没赏。但当初在拿出这份嘉奖令时,穿越团队委员会扩大会议最看重的却正是这几项对王崤峻来说根本不算奖励的奖励。因为,在穿越团队众兄弟看来,这样的殊荣乃是令王崤峻在后周地位更加超然的必选之项,也是在机会成熟时实现更大目标所必须走的一步。
就在京城的皇室、文武百官、士绅百姓还沉浸在那数十年未见的盛大典礼的喜庆气氛之中、享受着这难得的欢娱的时候,宋国公府内的后宅书房之中,穿越团队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在严肃的气氛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在即将进行的名为“清扫行动计划”的作战行动中该拿哪处藩镇第一个开刀,以杀一儆百、震慑那些居心叵测之辈。
经过短暂而热烈的讨论,与会众兄弟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将安内第一刀砍在昭义节度使李筠的身上。实际上,作为所有未遵旨进京参加庆典的地方军政长官中,反心最明显、反意最暴露、阴谋叛乱的证据最充分的一名地方藩镇节度,李筠被穿越团队拿来祭旗乃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建隆三年阴历三月初八,开封城北五十里外陈桥驿旌旗招展、营帐连绵,来自“飞龙军”第一独立炮兵团、第一独立骑兵团、第一合成步兵师第三团、第四合成步兵师第十一团、第十二团、“游骑兵营”的超过一万五千大军在王峰和许新生率领下集结于此,组成此番平定昭义军的南线集群。
建隆三年阴历三月初十,“飞龙军”第一合成步兵师第三团、第一独立炮兵团、第四合成步兵师第十一团、第一独立骑兵团奉令启程,分别调往太原、宣大两镇,与已经在那里驻扎四年之久的“飞龙军”第二合成步兵师第五团、第六团及配属的骑兵、炮兵分队进行换防。而“游骑兵”营和“飞龙军”第四合成步兵师第十二团,亦以北上前往契丹“打草谷”为名随大队而行。为了使“飞龙军”换防能够顺利进行,后周朝廷业已提前下旨沿途各节度及各州县要全力配合“飞龙军”换防各部过境,并承担其行军所需一应粮草、给养等后勤物资,待换防结束后,再持“飞龙军”过境兵马提供的调用文书到朝廷报销核算。
与此同时,自北平城远道而来,由新组建的“飞龙军”第五合成步兵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师属炮兵团主力和师属骑兵团主力近万人马组成的北线集群,在太原镇总兵官唐潮的率领下也已秘密进驻距离昭义军治所潞州城不过二百里的太原府沁州,准备随时配合南线集群作战。
建隆三年阴历三月十三、十四两日,南线集群顺利通过义成军辖境,义成节度使一面安排属吏全力保障粮草、给养供应,一面全程陪同王峰和许新生两位领兵大将过境,宾主相处极其融洽。
建隆三年阴历三月十五,“飞龙军”南线集群进入昭义军辖境。第二天,北线兵马昼伏夜行,成功潜入昭义军境内近百里,在距离潞州治所壶关县城百里左右的地方隐蔽待命。
第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在线阅读
<!--t;
第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