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三七 杨氏第二猜想
    水木论坛上一个帖子,长期保持着热度,从开学初到今天,掉出页面,就会被人重新顶上来。
    有心人很多,为等待成绩出现后,把某名人拉下神坛。他们自认在做神圣的事业,学术不容许参杂政治因素。
    现在,跟帖者已经五千多,话题一次次被炒作,可以说只要京大和水木的学生,就算没顶过帖,也从同学那里听说过关于这个事的八卦。
    今天,又有一个新的帖子引爆热度:
    “用成绩说话水木二队竞赛组。”
    没错,竞赛成绩出来了,苏俊安立即就把搜索到的成绩截图,发送到论坛。
    杨帆整日忙碌,老早望了这个事。反倒是苏俊安和潘哲咽不下这口气,而且他们还亲身参与的竞赛,更想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强。
    竞赛奖项分两类,地区类和全国类。
    地区组别,只要言之有物,看地见学生努力,一般都会给个三等奖安慰一下。
    成绩最出色的部分,会送到数学学会,由专家做最终结论。
    水木二队,拿到了全国一等奖,截图一出,轰动两所高校。
    “大四又怎么样?学霸就是学霸,不能以年龄论知识积累度。”
    “没错,少年天才很多。每年著名高校,都有很多15岁优秀学生入学,不见得别别人差。”
    “可能有些人忘记猜想,想办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建立自身的杨氏第一猜想,数学的成就,早就不容质疑。”
    苏俊安看了一大笔吹捧者,微笑着身旁的潘哲沟通:“尼玛,好多事后诸葛亮。看看以前那些人,大半都不看好,一帮混蛋。”
    五千跟帖,3千多都再骂娘。
    京大水木学霸都不服,毕竟比起大一的学生,二三四年级人多啊。后期支持者一落千丈。
    “不用说,学长威严应该的让学弟尊敬。算下来,我们也是杨帆的学长,感觉一直在做他小弟,悲哀。”
    潘哲流露出一丝伤心,除了去年杨帆做旁听生时,还能在数学上面有点自信。现在,打击打击太大了。
    大二数学新课程,不会的地方,他也不翻资料了,直接问杨帆。而给出地结果,往往比老师讲解更有味道。
    “不是一个量级,不管是用功程度还是积累。老苏,不能只让我们两承受压力,给京大和水木的那帮人亮亮。”
    收到潘哲暗示,苏俊安露出嫣坏地笑容,发送第二张帖子:
    “论杨帆这位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后面一张课程图片:
    星期一:8点30,常微分方程。10点20,计算机二班c++编程。
    13点30:大学物理。15:20系统解剖学。
    星期二:8点30,数学分析(下)。10点20,细胞生物学……
    星期五……
    “有些人要奇怪了,数学专业为什么要学其他专业课。告诉你们,没有看错,杨帆一个人在进修四个专业,医学,计算机,物理。”
    “很多人以为我在吹牛,我相信水木那三个专业的新生会帮我验证真假,我想很多新生还会以为杨帆就是他们班的同学。”
    “只是如此,未必让你们大惊小怪。毕竟大一公共课多,随便学学装样子也行。再告诉各位一些非课程时间。”
    “每天5点,他准时起床,在操场身体锻炼一个小时。六点,准时出现在食堂,手边不是英语就是法律基础。”
    “因为他的上课时间都被专业课填满,公共课没时间,他会抽出休息时间跟上。”
    “中午2小时休息,半小时进餐,半小时补充睡眠休息脑力。剩下一小时,回复习上午的课程,预习下午即将接触的知识。”
    “晚上6点半,准备出现在宿舍,一直到10点左右,不是在查资料就两手各一本书。”
    “至于星期六星期天,你们以为他休息?不是,他已经开了一家公司,会去公司看看项目进度,录制教育方面视屏。闲下来继续看书。”
    “开学一个半月,每天都是这样。固定,规律。”
    “试问,还有谁?”
    这个帖子的爆炸性,被前面一个曝光成绩更让人震撼。
    一人单挑四门,为了学习,放弃一切娱乐。三天五天也就算了,一个月两个月,按照趋势,这个学期肯定会坚持。
    “这还是人吗?”
    “是机器吧。入了水木,还这么拼,高三都没这么变态。”
    “发神经啊,大学求知是重要,然而更要注意积累人脉和锻炼情商,毕业后才能混出名堂。”
    “楼上说的好。大学不应该只是求学,也要女朋友和兄弟。这是读书读傻了,智商高等情商低等。上了社会,也是只懂理论的废材。”
    “我估计是单身,还没女朋友。等着看,有了女人肯定要分心,如果交了女友还这样,我才服。”
    苏俊安嗤笑,人家后宫开得吊炸天,还没女朋友?一句话,曾总裁和萧大明星乖乖上钩。
    但是和谐的声音不只是这些,学霸不缺,立即反驳。
    “水木研究生,除了实验就是看书,自认不比杨帆用功度差。他这点程度也就一般般。”
    “两个月不稀奇,有本事坚持两年,两年后,我来挖坟。”
    “两年后,我来挖坟。”
    “+1,等挖坟。”
    时间悄悄流走,银河科技有限公司,有曾思思看顾,完全走上了正规。
    曾思思招募的那套班子,已经实现了盈利。而杨帆的兴趣小组,不过是默默的为教育事业出力。
    很多人认同他们的无私奉献,但更多人觉得sb,有意思吗?
    外界的纷扰影响不到杨帆,他按着固定的节奏,看书上课,非常低调,水木的很多人,都把他遗忘了。
    萧红叶进入京影,好像找到了人生追求。经常全国各地奔忙,闲下来时,也会在杨帆公司里,陪同他一起看书,补习专业知识,度过那一个个周末。
    杨帆从来没有这么充实过,真正的知识不是靠那作弊,而是脑海内回忆就能拿出来用的。
    一直到大二下学期快结束,他才终于有所作为。
    笔记本电脑,邮箱打开,一个个数学期刊邮箱锁定,群发。
    邮件标题:论物理学用数学公理化猜想。
    当为:
    杨氏第二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