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104
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104
,梁峰专门迎了出来。看到张依旧苍白,也依旧俊美的面孔,弈延眼中一热,跪在了地上。
“主公,我带族人回来了。太多人出门逃荒,只剩下些老弱,还请主公责罚……”
这些人里,壮年劳力还不足三分之一,更多是妇孺和老人。看着黑压压跪倒一片的人头,梁峰走到弈延面前,伸出了手:“何罪之有?都是人命,应该去救。”
这跟他想的不太一样,但是老人孩子也可以从事一些不那么耗费体力的杂活,每一条性命,在乱世之中都弥足可贵。更何况有了这些亲眷,那些出门在外的男丁,也总有归来的一日。
没人比弈延更清楚梁府每天耗费的钱粮,以及养这些人,需要浪费的花销。他并未起身,就这么直挺挺的跪在梁峰面前:“主公想救更多人的,不论是羯人还是流民。”
回乡这些时日,是弈延第一次主动离开梁峰身边。没了日日操练,没了凶恶敌人,也没了那个能够时时刻刻,吸引他目光的男子。弈延开始睁开眼睛,看向身旁。
他看到了无数悲苦之人。那些和他的族人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在贫瘠的土地上垂死挣扎的农户;那些身披佩刀持槍,骨瘦嶙峋,如同饿虎豺狼一般的兵卒;那些背井离乡,为了躲避刀兵,却横死路旁的流民。
这世道,跟他离开家乡时一样,从未好转,反而越发让人恐惧。梁府就像一道屏障,遮住了他的目光,让他耽溺在了微小的幸福之中。然而主公,从未被这道假象迷惑。那些曾经说过话语,如同惊雷般回荡在他的耳畔。
“有大船落水,即将沉没。万人皆哭,救是不救?”
“明日也无妨?谁知明日又会发生什么?”
一句句话,一个个看似古怪的举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他想救人,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救下更多性命。
之前,弈延不懂,晋阳城中的百姓,为何会如此疯狂。然而这些日日夜夜,回荡在他耳边的祈祷,却让弈延懂了。那些身处地狱之人,何其需要这样一位救主。也许主公原本就是神佛的化身,才会如此悲天悯人,垂怜他们这些凡俗。
所以这一次,弈延跪下了,双膝跪地。
看着那张年轻的面孔,梁峰微微颔首:“是的,尽我所能。”
他的声音淡淡,并无太多起伏。然而弈延就像被抽了一鞭,俯首拜到在了他面前。
“愿为主公马前之卒。”
他身后跪着的所有羯人,也尽皆垂下了头颅。就像虔诚的,正想佛祖顶礼膜拜的信徒。
梁峰伸出了手,轻轻抚在那低垂的发顶之上:“有你这句话,我很高兴。”
他不再说“效死”,也不再只为自己的安危考虑。这一趟远行,让弈延肩上多出了几分重量。就像一把锋锐无比的宝剑,终于有了剑鞘,敛起了无匹锋芒。这个小家伙,长大了。
接着,梁峰抬起头,对那些跪倒在地的羯人说道:“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你们的家园。我会给你们分发牲畜、农具,你们则要动手盖屋,开荒建渠,营造防御工事。若想活下去,便要辛勤劳作,为自己赚得口粮。”
他甚至都没说为奴或是佃客,只是对他们说,这就是新的家园。那些能够听懂汉话的羯人,无不呜咽出声。而那些听不懂的,亦能听出他语气中的和善。
跪在地上,双目浑浊的老者费力抬起了头颅。只见濯濯阳光中,一位俊美无暇的郎君,立在众人之前。那人的风姿何其卓然,然而笑容却温柔可亲,犹若佛祖拈花垂目。
像是被那光芒灼伤了双目,他仓皇的垂下了头颅,再次诵起经文。被他的声音感染,佛声响起,绵绵不绝,有汉语也有羯语,交融在了一处。
梁峰笑笑,不以为意,对弈延道:“行了,回府吧。安置他们,还要不少功夫。”
弈延从地上站了起来,却并未迈步,而是牵过了自己那匹乌丸骏马:“主公,骑它回去吧。”
梁峰挑了挑眉,这小子居然也敢让自己骑大马了?不过这样更好。运了运气,梁峰踩在马镫上,刚想上马,谁料一只手撑在了他的小腿上,轻轻一托。没费什么力气,他便稳稳跨坐在了马背上。
弈延收回手,牵起了马儿的缰绳,向着庄内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金刚经用的是包背装,大概是宋代出现的。医书用的是经折装,唐代就有啦。不造歌词本的话,想想奏折就知道啦至于句断,其实就是后世的句读(dòu),《说文解字》里就有提到。这些符号私下断句时会用,但是一直到宋代,也只有少量书籍会刻印标点。古代真是想方设法不让人学会读书啊囧
第59章 乘风
莲池里的花苞早已落尽, 王汶看着满池碧荷, 黯然心伤。洛阳被围已有将近两月, 战事依旧没有消止的兆头。如今成都王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锋都督,统领大军逼近洛阳。想那陆士衡乃东吴名将之后,又少有奇才, 文章冠世。若是一战击溃了洛阳守兵,可如何是好?
有这样的忧思,就连满园秋色,都无法让王汶安心沉醉了。轻抚手中麈尾,他自怔怔出神, 一位侍婢小心走上前来:“郎主, 梁郎君府上的信使求见。”
“哦?”王汶这才稍稍振作精神, 开口道,“招他进来吧。”
梁子熙可不同于他人, 就算再怎么忧心忡忡, 王汶也不会把梁府信使拒之门外。不多时, 信使就走进了庭院, 跪地道:“启禀中正,我家郎主制了两册新书,特取来于中正赏鉴。”
什么书还要赏鉴?王汶好奇心起,招手道:“拿来我看。”
一个木盒奉了上去,王汶打开盒子,便皱了皱眉,怎么不是卷轴?
盒中放着几本方形纸册,有如一叠小笺粘连一处。他随手拿起一册,只见白纸之外覆着深色笺纸,隐有幽香,上方是梁丰那笔妙书,工工整整提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字,字周围还有方框圈裹,纹饰辅之。只是一个封面,用心之巧便让人啧啧称赞。
翻开封面,入目乃是一张画,正是当年梁丰所述的祗园讲经场面。这画可没有先本,但是构图巧妙,笔法细腻,尤其是中间金光大盛的佛祖,和他身后的婆娑雅园。只是看着画上景象,就能想到当年那场讲经盛会。把画作于如此短小的书册上,还能一笔不乱,其用心确实让人赞叹。
再翻下一页,则是《金刚经》的正文。页内装饰与封面相仿,乃是把纸一折为二,设计精巧雅致。不论是那些隔开文字的均匀墨线,还是侧边装饰的枝蔓花纹,无一不透出书者心思。把纸如此折叠,粘成一册,可比寻常卷轴要节省地方。若想时时研读,只需把这册书带着身上即可。
“如此巧思,不愧是子熙
分卷阅读104
-
分卷阅读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