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井敏明一番竹筒倒豆子.问到的沒有问到的全都说了.谁说小鬼子不怕死.那是沒有在特定的环境遇到特定的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劫后余生.又遇到像蒋浩然这种声名在外的杀神.是个鬼子都得害怕.
蒋浩然听得懂日语.不像其他将领需要通过翻译官翻译.向井敏明说出自己和野田毅的名字的时候.蒋浩然当即就皱起了眉头.似乎对这两个名字十分熟悉.但一时之间却不记得从什么地方听过.嘴里念叨着十六师团.一番搜肠刮肚.蒋浩然才猛然记起.十六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而眼前的这两个人正是“杀人比赛”的缔造者.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最耻辱、最心酸的血泪史.而“杀人比赛”更是这部血泪史最令人触目惊心、闻之落泪的.后世所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无不会提及这个事件.所以蒋浩然很快就从自己的脑海中找到了匹配对象.
一股血液直冲蒋浩然的脑门.他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提起向井敏明.怒喝道:“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向向井敏明.”向井敏明颤颤巍巍地回答.虽然不知道蒋浩然怎么突然又让他重复一次姓名.但他隐隐觉得这只怕不是什么好事.
蒋浩然一把将向井敏明惯在地上.哈哈大笑起來.让一屋子的人都感觉莫名其妙.
笑罢.蒋浩然回头对唐初一道:“初一呀.你知道你抓了两个什么东西回來了吗.”
唐初一脸上一喜.蒋浩然原來并沒有忘记自己嘛.但随即就搔首讪笑道:“东西.他们不是东西呀.”
“对.他们不是东西.这种货色我简直找不出任何词语來形容他们.但你们知道吗.三年前.就这两个狗杂碎.从无锡到常州的路上进行杀人比赛.他们一路上见人就杀.不管是残兵还是百姓.也不管是壮年还是老弱妇幼.野田毅杀了一百零五个.但还是在比赛中输了.跪在地上的这个畜生杀了一百零六人.这还犹自可.进入南京城后.这两个王八蛋更是大开杀戒.直接死在他们刀下的中国军民就以千计算.你们说他们是东西吗.他们还算是东西吗.”
蒋浩然说得咬牙切齿.屋里人听了也义愤填膺.沒有人怀疑蒋浩然话里的真实性.按捺不住的怒火让他们一个个当即就上前.对着地上的野田毅、向井敏明拳打脚踢一顿胖揍.打得两人满地打滚乌拉拉地惨叫.
“够了.打死他们太便宜他们了.”看看差不多了.蒋浩然一声爆喝.等他们住了手.又道:“将他们手脚上的骨头一根根给老子剔出來.但注意别伤脸.然后找根竹竿把他们挂到阵地前沿去.离敌人越近越好.老子要让小鬼子看着他们的联队长、大队长是怎么死的.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作恶.让中国人已经不再善良.他们在中国犯下的一切罪恶.中国人必将让他们血债血偿.”
蒋浩然话音一落.各师长顿时面面相窥.一个个都觉得头皮发麻.虽然心里觉得眼前这两个人怎么死都不过分.但真像蒋浩然所说的这个死法.他们也都觉得心里只冒凉气.
但特战队这些妖孽可沒有这种感觉.像拖死狗一般拖起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就走.
其实.虐杀两人还在其次.蒋浩然倒要看看第十六师团的底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不再出城和远征军开战.就证明他们已经被吓破了胆.密那暂时是安全了.就算他把这五十架直升机调回胡康河谷.也基本出不了什么事情.
一个小时前.黄杰就发來了电文.胡康河谷的日军三十八师团虽然沒有进攻.但工兵已经开始行动.正在全力土工作业.四条宽约两米和两条宽约五米的壕沟齐头并进.看样子是准备缩短对主战场的攻击距离.避免遭受炮火的攻击.
??????
密那城内.日军一片紧张的忙碌.设置铁丝网、挖战壕、挖防炮洞.一个个脚不沾地.手里的工具挥得飞快.虽然躲进了城.但远征军可还有重炮团.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开炮.甚至也说不定他们还会借着武装直升机的高空优势继续进攻.所以.他们不得不争分夺秒.
第五十五师团的一个旅团已经全面过江.所有的兵力借助城市的建筑.占据有利地形.节节设防.远征军的强势让他们肝胆俱寒.
指挥部内.几张办公桌都被掀翻.文件纸笔洒落一地.几个参谋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拾残局.屋里的气氛异常凝重.
中岛今朝吾双眼赤红、脸色铁青.一双手撑着唯一沒有被掀翻的作战沙盘喘着粗气.看來这一番打砸沒有少消耗他的体力.
此刻.愤怒、惊恐、抓狂、无助等等情愫.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快喘不过气來.不过最让他担心的还是远征军随时都可能进攻.以刚才那种凌厉的阵势.就算援兵已到.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一旁的多田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木然道:“中岛君.你放心吧.蒋浩然短时间绝对不会进攻了.”
中岛今朝吾抬头望着多田骏.却并不言语.但眼神中充满了不相信.
多田骏惨然一笑.继续说道:“以我对蒋浩然的了解.如果他真的具备拿下密那的能力.他是绝对不会给我们任何喘息机会的.重炮、直升机、大军压境.一鼓作气压上來.丝毫都不会停顿.他的战略眼光是你我都不可及的.可以说.在布置第一场战役的时候.他就已经看清了全局.但他沒有做更深层次的布置.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就只准备震慑我们.而不是全面进攻.”
多田骏的话似乎让中岛今朝吾有些恼怒.沒好气道:“他沒有这个能力.难道你觉得他的重炮、直升机、精锐步兵这些都是假的.换而言之我第十六师团只是输给了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