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64章 蒋玉菡起社望江楼【下】
    【本来还能搞一章,但手指头冻僵了,只想抱住暖宝宝——零下十几度,厕所在外面,而我在闹肚子——总之,竖起明天一万二的FLAG。】
    车轮滚滚,渐渐将浮华未尽的望江楼抛在身后。
    不过孙绍宗的心绪,却还停留在之前与蒋玉菡道别的那一刻。
    以往这蒋玉菡虽也不缺手段心机,却总透着一股柔弱,让人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他背后的男人。
    今儿却不一样,他那举手投足间压抑不住的振奋,以及刻意加粗加豪的声线,无不在向世人宣告:他蒋玉菡从今往后,再不是什么雌伏之辈,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直到……
    忠顺王带着一群豪奴走了出来。
    然后孙绍宗就欣赏到了变脸……
    不!
    是‘变性’的决计。
    前一刻蒋玉菡还是纠纠男儿,下一刻便千娇百媚,再无一丝‘雄风’可言,那一声娇憨甜腻的‘王爷’,更是让两个刚解了药性的王府舞姬,都为之侧目不已。
    眼见他在忠顺王面前伏低做小,在场的冯紫英、柳湘莲无不替他辛酸、憋屈。
    唯独那贾琏瞧的目眩神采,似是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说你呢,起来、快特娘的给老子起来!”
    “这破玩意儿还卷什么卷,抱在怀里就是!”
    “你跑什么?回来、快回来、给老子站住!”
    正回忆着蒋玉菡‘变性’的画面,就听前面街面上叫骂声不绝于耳,紧接着马车猛地一个急刹。
    “干什么的?!”
    张成一声怒斥,随即又有个陪着小心的声音道:“对不住了这位爷,咱们也是奉命办差……咦?!这不是成六爷么?!”
    听着意思,倒像是撞见熟人了。
    果不其然,随后张成挑起半边车帘,小声禀报道:“二爷,外面是顺天府的衙役,说是在奉命驱赶灾民。”
    如同孙绍宗当初预料的一样,十月份初的两场大雪,果然给京畿地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年前那批遭了水灾的河北难民。
    当初说是朝廷拨款,让灾民回乡妥善安置,可自直隶总督周儒卿以下,经办的官吏上下其手,发下去的赈灾款项、粮食,能有十之二三就不错了。
    等这事儿被孙绍宗踢爆,朝廷重新拨款的时候,却早错过了灾民重新安置的黄金期。
    那些存有积蓄的富户也还罢了,贫下中农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赈济,哪有余力整修家园?
    没奈何,也只得将残垣断壁缝缝补补,暂且廖以安身。
    而这一‘暂且’,就是三年过去了。
    天幸这三年当中,京畿左近也算是风调雨顺,那屋子再是摇摇欲坠,也勉强支撑了下来。
    然而今年初冬的两场大雪,却打破了这勉力维持的境况。
    原水患灾区里,出现了规模化的民宅坍塌事件,再然后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灾民,便又一次习惯性的涌向京城。
    寒冬之际,像当年那样在城外就地安置,肯定是不成了。
    好在这次难民潮的规模,比起当初水灾时自是远远不如,约莫也就两三千人左右。
    再加上太皇太后挑头,朝中各家勋贵都捐出了不少的银子。
    于是顺天府便干脆出面,在城中临时搭建了几个营地,将受灾的灾民们集中起来进行救济、管理。
    书归正传。
    却说孙绍宗听闻,是顺天府的衙役,在奉命驱赶灾民,不觉大是诧异,挑帘子问道:“这附近怎么会有灾民?不是都安置在外城了么?”
    那衙役见他出面发问,忙丢开刚刚擒获的灾民,斜肩谄媚的道:“回老爷的话,旁人都老老实实的在外城待着,偏有那些痞赖货混进内城,整日里也不干别的,就守在这粥棚左近,晚上裹着被子铺着草席睡在街边儿,天一亮就起来排队,吃的比特娘谁都多!”
    孙绍宗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这其中弯弯绕。
    灾民营地里虽也施粥,但僧多粥少不说,那质量也远不如内城的粥棚。
    毕竟内城里的达官显贵多如牛毛,保不准就有哪个当官的闲着没事儿,跑来监督朝廷设下的粥棚。
    届时若被挑出毛病来,那可就是往太皇太后、乃至于朝中诸多勋贵脸上抹黑了——虽说太皇太后的权威大不如前,可万一发下话来,却也不是小官小吏们能抗住的。
    想清楚这些之后,孙绍宗又质疑道:“他们可曾有什么违规之处?若是没有,你们这大张旗鼓的赶人,就不怕被哪个御史参上一本?”
    “嗐!”
    那衙役一听‘御史’二字,就满脸的苦相,唉声叹气道:“太尊早就被参劾了好机会,要不然也没今儿这一出了!”
    跟着又仔细解释道:“起初咱们也没太管这事儿,毕竟这粥棚也不是咱们顺天府开的,可架不住这帮人为口吃的不要命啊!这七八天里厚生司收的路倒,都快赶上去年一整年了,还都是在粥棚附近冻死的!”
    “为了这事儿,连礼部尚书都亲自找上门儿,太尊也是被逼无奈,才让咱们趁夜把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统统押回外城。”
    赈灾的事儿,虽然是顺天府总揽,但内城这些粥棚,却是礼部出面设下的。
    原本吏部是想赚些名声来着,可眼下粥棚附近一批一批的死人,知道的,明白是被冻死的;那不知道的,还不定给传成什么样呢。
    估计礼部现在,也正被各种弹劾弄的焦头烂额了,难怪连吏部尚书,都忍不住出面向顺天府施压。
    眼见粥棚附近,影影绰绰已经有二十几个灾民被集中起来,里面多一半竟还都是青壮年。
    孙绍宗不禁又皱起眉头,青壮年比孤寡老弱需要更多的营养,这倒也可以理解,但这一个个身强力壮的,难道就不能在城里找份活计?
    还是说顺天府那边儿,颁发了不准灾民打工的禁令?
    “这个……”
    听孙绍宗问及此事,那衙役就有些吞吞吐吐,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倒是旁边的张成并无顾忌,小声的解释道:“二爷,自从那乞丐保甲制实行以来,不少乞丐都耐不住那许多规矩,干脆从良了事。”
    “他们因之前在官府立了档案,也算是知根知底儿,相比较起来,那些良莠不齐的灾民们,反倒没人愿意雇佣了。
    啧~
    这说来说去,竟还是自己的锅。
    怪不得那衙役吞吞吐吐的不敢回话呢。
    经这一场插曲,孙绍宗心下就有些不是滋味儿,他近年来虽然心肠冷硬了不少,可只要不曾涉及自身利益,也还是不乏同情心的。
    只是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该如何帮助这些灾民。
    加大难民营的供给,是肯定不成的。
    即便朝廷拨下的预算有富裕,可谁知道灾民的数量,最后会膨胀到什么程度?
    若是现在增加供给,等到入不敷出之际,一旦不得不降低供应,就会惹来更多的麻烦——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再说了,若站在顺天府的立场上来看,也不敢把这些灾民伺候的太舒服,否则很可能出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
    若过冬之后,这些灾民依旧滞留就成不肯离开,甚至呼朋唤友的前来吃大户,那贾雨村可就有得哭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临时就业岗位。
    以青壮带动老弱,安安稳稳的熬过这个冬天,顺带也能赚些辛苦钱,有利于灾后重建。
    不过……
    这大冬天的,本就是农闲时节,土木工程也基本停了,属于一年当中临时工最过剩的阶段。
    就算有些活计,多半也都被本地土著包揽去了,要找个合适的契机,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罢了~
    有时间先找于谦聊聊吧,就算自己能单独想出解决的办法,这事让言官上奏朝廷,也比自己出面显得更合规矩。